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搜索
  • banner pc

    打造融合、安全、绿色的数据存储底座,赋能城市智能体

根据《中国发展观察》2021第6期报告,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 万亿元。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出席2021世界数字产业博览会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世界各国都把推进信息技术发展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2020年,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近四成,对GDP贡献率近七成,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增至47.56亿元。

数字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要素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年,我国首次将“数据”作为市场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这代表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为国家政策。另外,数据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智能”将重新定义城市的科学决策、社会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的理念、流程和模式。

比如在北京,通过“数据+智能”,实现了政务服务“一门一号一窗一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了50%。在深圳,通过“数据+智能”,使道路交通控制从“车看灯”变成了“灯看车”,实现了早高峰主干道车速提升18%,让城市交通更顺畅。在招商银行,金融实时风控解决方案帮助银行在6000多条风控规则的约束下,对交易风险决策的响应速度达到了30毫秒以内,让招行的交易风控从事后变成事中。自2016年金融实时风控解决方案在招行部署以来,已累计保护32亿笔交易安全,帮助客户月均减少交易损失3000万元。

在智能世界,需求与资源依然存在巨大落差。数据应用的核心就是存储和分析。随着5G、AI和云的普及,数据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中,视频数据量将提升40倍,VR数据量将增加6倍以上,视频解析率从1080P激增至4K甚至8K。未来每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就会产生高达64TB数据。

图1 智能世界需求与资源存在巨大落差

另外,深圳市有约200多万个摄像头,每天将产生80PB数据,平均保存30天。而且大家希望保存更长时间,甚至永久保存。根据预测,全球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33ZB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180ZB。但是,产生的数据中仅有不到2%被保存下来,而被保存的数据中仅有不到10%被应用。这些海量数据的增长背后是需要海量存储和计算的资源,数据增长是无限的,而存储资源却是有限的。

另外,烟囱式IT业务系统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存储数据的时候会产生多个冗余副本,且数据无法流动,存储成本高;第二,分析数据的时候会导致大量数据搬迁和数据膨胀,导致分析效率低。

城市智能体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感(智能交互)、传(智能联接)、知(智能中枢)、用(智慧应用)实施端到端的整合和优化,让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变得更好用,数据的每比特发挥价值最大,数据的每比特成本最优。

打造“一城一湖一存储”融合数据存储底座,释放城市智能体的数据潜能

未来的一个城市数据中心建议采用一套统一的超高性能存储作为数据存储底座,支持多种存储协议互通、多云间数据共享,对城市中千行百业的应用进行统一赋能。

数据湖中的数据就像城市中自来水厂的水一样,面向千家万户按需供应,无需再因“南水北调”而浪费金钱、影响效率。另外,数据处理也从以服务器计算为主向计算与存储并重转变。

存储不仅仅是存储数据的盒子,还是计算主体。如果存储IO/带宽能力不足,算力再强也只能算完一批等待一批,等待过程就是对算力的极大浪费。因此,存储的数力是释放极致算力潜能的关键。

城市智能体面向千行万业,业务需求的多样性是必然趋势。

例如,Billing、CRM等核心关键系统需要超高性能:>4000 IOPS/TB,≤1ms时延;ERP、VNF等重要应用系统需要高性能:>1000 IOPS/TB,≤2ms时延;AI和大数据等分析系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关注的是大容量:>400 IOPS/TB,≤5ms时延。这就需要打造一个能精准匹配业务需求的数据存储底座,根据应用的需求设计业务的服务等级分层模型,打破数据孤岛,通过灵活自定义能力,使应用需求可以匹配到最合适的资源。同时,基于多样介质,在高性能、高可靠、弹性扩展三个方向上持续演进、能力融合,从而更精准地匹配业务需求,支撑资源的按需分配,提升资源利用率,节省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并为敏捷的业务创新提供基础。

打造安全可靠数据存储底座,赋能城市智能体

近年来,一次次触目惊心的数据丢失、业务中断事故给各行各业敲响了警钟。2018年,因持续大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数据中心被淹。由于未做灾备,导致医院无法继续开展业务。同年,某云服务商因为底层磁盘静默错误以及数据迁移操作不规范,致其某企业用户平台级数据全部丢失。某互联网技术服务商数据被恶意删除,恢复耗时七天七夜,赔偿客户损失1.5亿元。某证券交易所在2020年十一期间也因为存储故障导致业务大瘫痪,暂停交易一天,损失和影响不可估量。

图2 华为全生命周期数据保护方案,为政务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城市智能体中,云平台集中承载了政府业务的各种IT需求。政务数据的大集中提升了政府服务水平,也给数据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公众对于政务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政府业务平台故障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口碑。

以办税场景为例,目前已有超过80%的用户选择在线移动办税(例如通过Web、手机APP、微信、12366等渠道办税)。业务模式的转变要求业务系统全实时、全在线,可靠性也从以前的5×8小时发展成为7×24小时。因此,数据保护需要更加体系化和标准化。

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有数据安全相关文件的发布或规范的完善。因此,灾备系统建设既是保持业务连续运作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和政策法规的要求,是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城市智能体灾备架构的建议可分为如下三点:

• 核心生产系统热数据全容灾,通过双活、3DC等方案保障关键业务7×24小时不中断。

• 温数据热备份,通过大带宽实时I/O级备份、原生格式备份等方式进行备份。当故障发生时,备份数据能够快速地转换成生产数据。

• 冷数据温归档,通过蓝光光盘替换传统磁带库,提升归档数据调用能力,保证合规数据长期留存。

打造绿色节能的数据存储底座,助力城市智能体用绿色数据发展绿色经济

2021年2月,我国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中明确指出: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

2020年,随着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提出,数据中心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进入大众视野。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底座,数据中心成为新时代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截至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约为7.4万个,大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

数据量的激增推动数据中心建设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高能耗、环境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2019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1608亿度,超上海市全年用电总量,这也成为国家各级部门和政府主管单位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传统数据中心采用HDD机械硬盘占比超过75%,部署占地面积大,用电能耗高,PUE值和碳排放水平居高不下。

新基建是一个宏伟的蓝图,而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关系国家、每一个企业和个人。建议通过“全闪”数据中心建设,推动SSD固态硬盘全面替换传统HDD机械硬盘,同等容量下,能耗降低70%,空间节省2倍,每年减少碳排放900万吨,相当于节省1.5个葛洲坝的发电量。用绿色数据发展绿色经济,用绿色经济反哺绿色技术,实现“数字经济”健康循环。

图3 全场景闪存化,降本增效,业务无忧

未来,华为将在高性能存储领域从硬件到软件、从介质到架构统一进行持续创新,在可靠性、可用性、易用性等多方面不断追求卓越,为智能世界构筑建之好用、用之能久、久之可变的数据基础设施,夯实城市智能体的数据基石,加速数字经济建设,点亮数字文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