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搜索
  • banner pc

    构建整体框架和评估模型,护航智慧城市未来发展

纵观城市发展历史,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的发展催生城市结构不断演变。未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步将驱动城市进一步发展。城市结构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最终走向群落化,内外部系统及物理与数字空间的运作关系将日益复杂。未来城市将成为一个有生命的、能够自我生长迭代的运行体系。而立足当下,城市未能实现理想状态,根因在于不

基于对城市未来的展望和对现状的分析,华为与埃森哲联袂开发了《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2020)》,提出了全新的智慧城市理念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论,希望通过智慧城市整体框架和评估模型,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厘清核心需求、自身优势和短板,明确智慧城市发展的着力点。

智慧城市理念升级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化,智慧城市理念也随之演进。在经历了“城市大脑”“城市神经系统”等不同阶段的思想理念后,进入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华为提出了“城市智能体”的新理念。城市智能体是一个智能协同的数字系统,具备“可感知”“会思考”“能进化”“有温度”的城市生命体特征。

“城市智能体”是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内在规律的认知突破。从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出发,用新的科学视角基于整体性和连续性解决城市面临的挑战。秉持“以人为本”,从人的价值角度重新思考、构建城市与人的良好关系,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赋城市以生命,赋生命以智能”理念之下,我们以未来城市所应具有的智慧化决策能力及全局性管理能力为着眼点,明确未来的智慧城市应同时具备以下四大特征:

• 全场景感知交互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构建人与物等城市要素的数字孪生。通过数字与物理空间交互,实现城市智能体全场景下的感知交互。

• 全环节智能决策

以云计算为基础,结合AI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城市大脑对整个城市进行全环节实时分析,让数据帮助城市做思考和决策。

• 全要素协同推进

基于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推动全要素跨域融合、各系统智能化协同,实现跨领域、深层次、多维度的数据连接和业务连接。

• 全触点体验运营

对城市应用生态进行创新导向运营,对人的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主动建立城市资源与人的供需关系,持续优化市民体验。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绝不是单纯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它需要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相辅相成、整体规划,需要各种政策法规、组织机制的支撑保障,需要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是一个漫长且持续迭代、创新的过程,需要有整体框架指导城市顶层的统一规划与部署。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包含了智慧城市愿景与战略、服务、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和城市运营五大模块。以愿景和战略为驱动、支撑保障为后盾,进行智慧城市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与运营。

图1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 智慧城市愿景与战略

智慧城市愿景和战略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一城一策、因城而异。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定位与区域特色,秉承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旨在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如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经济发展的新跃升、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等,凸显城市差异化特色。

• 智慧城市服务

回归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需求,围绕资源治理、市民服务、产业发展三大主题,设计城市服务的未来场景,提升居民的感知力和参与度,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关系,使智慧城市逐步向开放、创新的社会服务模式转变。

•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包含数字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需着眼全局进行规划设计,通过精细化、人性化、集约化的规划,助力智慧城市的有效落地,避免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

• 智慧城市运营

运营管理: 以“政府监督、企业主导、生态参与”为运营理念,统一管理、分析、调度各种资源,完成综合需求与专业供给的有效对接,以使用者付费的模式实现价值反馈,包括用户运营、资产运营、业务运营、财务运营等。

安全管理:以保障智慧城市数据安全为核心,以网络安全政策、组织、资源、机制为支撑,将主动防御技术与被动防护技术相结合,实现应用、数据、主机、网络、物联各层级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与保障。

运行维护:针对城市运营相关的数字基础设施、物理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运行环境等要素进行维护、维修、评估、更新、管理,具体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数据中心运维、终端设施维护、服务质量保障、用户服务支持等。

• 智慧城市支撑保障

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后盾,包含政策法规、组织、资源和机制。

政策法规:包含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合作与保护隐私安全等政策,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组织:智慧城市的组织管控与有机协同。加强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与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管理与对外服务相互协同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资源:人才建设策略与预算体系设计,包括政府及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需求、人才吸引、能力培养、激励措施等,以及规范性与灵活性兼备的智慧城市投资策略。

机制:包含外部供应商管理机制与内部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如加强对服务商能力评估,建立可靠服务商目录清单;加强政府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协同联动等。

智慧城市评估模型

智慧城市评估模型可以为城市管理者和学术机构提供统一的智慧城市衡量标准和评定依据,以便横向比较不同智慧城市的发展程度,总结领先实践经验与发展规律;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当前城市智慧化建设的优势及短板,及时调整规划方向。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引导和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业界尚无统一的针对智慧城市评估体系的衡量标准。华为力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动态调整,注重实操”为原则,基于智慧城市的能力模型,叠合未来智慧城市的愿景蓝图,推出以下智慧城市评估模型。

图2 智慧城市成熟度评估模型

• 评估指标

智慧城市成熟度评估模型(如上页图2所示),共设置五个一级指标:智慧城市愿景与战略、智慧城市服务、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运营、智慧城市支撑保障。

智慧城市愿景与战略:旨在实现智慧城市能力模型的愿景,包含了衡量智慧城市战略前瞻性、完整度和执行力。

智慧城市服务:旨在全方位评估智慧城市的服务的先进性和完善性,包含资源治理、市民服务、产业发展三大主题。每个主题下又细分不同的三级指标,如市民服务可从教育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旨在全方位评估智慧城市的“云”“管”“端”之间的联接能力和全面感知特性,包含衡量智慧城市采集能力的感知系统、网络和建设情况、场景应用的普及度、算法的智能程度和数据治理质量。

▪ 智慧城市运营:旨在全方位评估智慧城市运营过程中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的平台业务,提升业务数字化应用能力,实现资源数字化管理和业务数字化协同。

▪ 智慧城市支撑保障:旨在全方位评估在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过程中用到的政策法规、资源、机制是否合理得当和组织的支撑能力是否足够。

• 模型评分标准

基于智慧城市成熟度评估模型中的各级指标,可根据智慧城市成熟度分级表和城市实际情况开展打分评估。总分为5分,1分~5分分别对应初始级、起步级、发展级、成熟级、领先级五个等级(详见表1)。

表1 智慧城市成熟度分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