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NPAR功能
MZ520有2个10GE物理端口,分别标识为Port 0和Port 1。当使能NPAR功能后,Port 0端口生成4个PF:PF0、PF2、PF4、PF6;Port 1端口生成4个PF:PF1、PF3、PF5、PF7。
Port0和Port1同时使能或者关闭NPAR功能。
每个10GE端口的PF可配置为NIC模式(纯Ethernet逻辑通道)或者NIC+FCoE模式(Ethernet+FCoE融合通道)或者NIC+iSCSI模式(Ethernet+iSCSI融合通道),FCoE和iSCSI统称为存储功能。每个10GE端口最多只能有2个PF使用存储功能,最多只能有1个PF使用FCoE功能。NPAR模式下10GE物理端口的各个PF的功能仅支持如下组合:
- NIC,NIC,NIC,NIC
- NIC+FCoE,NIC,NIC,NIC
- NIC+iSCSI,NIC,NIC,NIC
- NIC+FCoE,NIC+iSCSI,NIC,NIC
- NIC+iSCSI,NIC+iSCSI,NIC,NIC
建议使用组合1、2、3的配置。不建议使用组合4和5的配置,因为同一个端口的2个PF都使用存储功能(使用了offload特性),可能存在性能相互影响的问题,而且网卡配置和组网配置也较复杂。
- 当PF使用NIC+FCoE模式时,必须配置在10GE端口的第一个PF(Port 0的PF0和Port 1的PF1),上述组合2和4中的NIC+FCoE的PF必须是PF0或者PF1。
- 当PF使用NIC+iSCSI模式而且不只用NIC+FCoE模式时,则至少有1个PF必须配置在10GE端口的第一个PF(Port 0的PF0和Port 1的PF1),上述组合3中的NIC+iSCSI的PF必须是PF0或者PF1,组合5中的NIC+iSCSI的PF必须至少有1个是PF0或者PF1。
端口号 |
PF号 |
Function号 |
通道类型 |
---|---|---|---|
Port 0 |
PF0 |
0 |
NIC |
PF2 |
2 |
NIC |
|
PF4 |
4 |
NIC |
|
PF6 |
6 |
NIC |
|
Port 1 |
PF1 |
1 |
NIC |
PF3 |
3 |
NIC |
|
PF5 |
5 |
NIC |
|
PF7 |
7 |
NIC |
端口号 |
PF号 |
Function号 |
通道类型 |
---|---|---|---|
Port 0 |
PF0 |
0 |
NIC+FCoE |
PF2 |
2 |
NIC |
|
PF4 |
4 |
NIC |
|
PF6 |
6 |
NIC |
|
Port 1 |
PF1 |
1 |
NIC+FCoE |
PF3 |
3 |
NIC |
|
PF5 |
5 |
NIC |
|
PF7 |
7 |
NIC |
端口号 |
PF号 |
Function号 |
通道类型 |
---|---|---|---|
Port 0 |
PF0 |
0 |
NIC+iSCSI |
PF2 |
2 |
NIC |
|
PF4 |
4 |
NIC |
|
PF6 |
6 |
NIC |
|
Port 1 |
PF1 |
1 |
NIC+iSCSI |
PF3 |
3 |
NIC |
|
PF5 |
5 |
NIC |
|
PF7 |
7 |
NIC |
NPAR功能配置操作步骤如下:
- 在服务器上电阶段,当出现图4-1提示时,按“Ctrl+S”进入当前网卡BIOS界面。
- 选择设备“Device List”。图4-2 选择设备
- 在Main Menu中选择“Device Hardware Configuration”,按“Enter”。进入“Device Hardware Configuration”的详细配置界面。图4-3 选择Device Hardware Configuration
- 将“Multi-Function Mode”设置为“NPAR”,即使能NPAR。图4-4 使能NPAR
- 保存NPAR设置,按“ESC”键退出,直到进入“Exit Configuration”界面,选择“Exit and Save Configurations”保存配置。图4-5 配置保存
- 手动重启系统使配置生效。图4-6 重启生效提示界面
- 重新进入网卡BIOS,选择设备端口,按“Enter”。进入“Main Menu”界面。图4-7 选择设备
- 选择“NIC Partition Configuration”。图4-8 选择NIC Partition Configuration
- 分别选择PF,进入各个PF的详细配置界面,设置PF工作模式(FCoE/iSCSI/Eth),设置通道带宽。
图4-9为所有PF都为NIC模式下的配置界面,PF#0、PF#2、PF#4、PF#6都为NIC。图4-10为PF详细配置界面。
- 配置PF的工作模式。
PF的工作模式指FCoE/iSCSI/Eth。Eth即只跑NIC;FCoE为NIC+FCoE,即该PF可以同时跑Eth和FCoE流量;iSCSI为NIC+iSCSI,即该PF可以同时跑Eth和iSCSI流量。
在“FCoE Offload Protocol”项设置为“Enabled”,即将PF设置为FCoE模式(NIC+FCoE),如图4-11所示。在“iSCSI Offload Protocol”项设置为“Enabled”,即将PF设置为iSCSI模式(NIC+iSCSI)。
每个PF只能设置一种模式。
设置完PF工作模式后,退出到“NIC Partition Configuration”界面,可看到设置结果,如图4-12所示。
- 配置PF的带宽权重和最大带宽。
选择“Bandwidth Weight”和“Maximum Bandwidth”( 带宽权重和最大带宽)。
设置相应的值后,按“Enter”。
图4-13是Bandwidth Weight值设置界面,图4-14是Maximum Bandwidth值设置界面,图4-15是设置结果。
- 将所有PF的“Bandwidth Weight”和“Maximum Bandwidth”值设置好后,按“ESC”键退出,直到进入“Exit Configuration”界面,选择“Exit and Save Configurations”保存配置。图4-16 保存界面
- 手动重启系统使配置生效。图4-17 重启生效提示界面
Bandwidth Weight配置项,指最小保证带宽(Committed Bandwidth),4个PF的带宽之和必须等于100%,否则会提示带宽配置错误,Maximum Bandwidth配置项,指最大共享带宽,每个PF都可以配置为100%,即当其它PF通道的带宽空闲时,本PF通道可以借用其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