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 TE简介
介绍MPLS TE的定义、目的和受益。
定义
MPLS TE(MPLS Traffic Engineering),即MPLS流量工程。MPLS流量工程通过建立基于一定约束条件的LSP隧道,并将流量引入到这些隧道中进行转发,使网络流量按照指定的路径进行传输,达到流量工程的目的。
目的
传统的IP网络中,节点选择最短的路径作为最优路由,不考虑带宽等因素。这样的选路方式容易出现流量集中于最短路径而导致拥塞,而其他可选链路则较为空闲,如图4-1中所示。
图4-1中,假设每个链路的metric值相同且每段链路的带宽都是100Mbit/s。其中,Router_1向Router_4发送的流量为40Mbit/s,Router_7向Router_4发送的流量为80Mbit/s。IGP路由的计算结果是基于最短路径的,如图中的Path1和Path2,所有流量均经过链路Router_2→Router_3→Router_4,此时该链路出现过载而引起拥塞,而另外一条链路Router_2→Router_5→Router_6→Router_4则处于空闲状态。
针对这种由于网络资源分配不合理引起的拥塞问题,可以通过流量工程来解决,即将一部分流量分配到空闲的链路上,使网络中流量的分配更合理。
IP流量工程:通过调整路径Metric而控制网络流量的传输路径,这种解决方法能够解决某些链路上的拥塞,但是可能会引起另外一些链路拥塞。另外,在拓扑结构复杂的网络上,Metric值的调整比较困难,往往一条链路的改动会影响多条路由,难以把握和权衡。
ATM流量工程:现有的IGP协议都是拓扑驱动,只考虑网络的连接情况,但不能灵活反映带宽和流量特性这类动态状况。解决这种缺陷的一种方法是使用IP over ATM重叠模型。ATM流量工程采用这种重叠模型建立虚连接引导部分流量,从而容易实现流量的合理调配和良好的QoS功能。然而,实际应用中实施ATM流量工程时额外开销大且可扩展性差。
为了在大型骨干网络中部署流量工程,必须采用一种可扩展性好、简单的解决方案。MPLS作为一种叠加模型,可以方便地在物理的网络拓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拓扑,然后将流量映射到这个拓扑上。因此,MPLS与流量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应运而生,即MPLS 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