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AMP Light原理描述
介绍TWAMP Light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相关概念
TWAMP Light的性能统计包括按需统计和连续统计两种方式。
- 按需统计:指有限的时间内为了诊断而由人工干预发起的性能检测,可以实现在诊断期间单次的性能检测。
- 连续统计:指连续、不间断发生的统计动作。
TWAMP Light工作原理
TWAMP Light性能统计需要先建立统计业务,再进行性能统计。
统计业务建立
如图14-1所示,Controller作为发起端,Responder作为反射端。
- Controller端根据本端IP地址、Responder端IP地址、本端UDP端口号、Responder端UDP端口号以及VPN实例名组成的五元组信息创建Controller端统计会话。
- Responder端根据Controller端IP地址、本端IP地址、Controller端UDP端口号、本端UDP端口号以及VPN实例名组成的五元组信息创建Responder端统计会话。
- Controller端启动性能统计测试,启动方式有按需启动和连续启动。启动后,Controller端向Responder端发送UDP类型的TWAMP-Test报文,TWAMP-Test报文中包含发送时间戳和序列号。
启动方式决定统计方式。如果是按需启动,后续的统计方式为按需统计,按需统计指有限的时间内为了诊断而由人工干预发起的性能检测,可以实现在诊断期间单次的性能检测。如果是连续启动,后续的统计方式为连续统计,连续统计指连续、不间断发生的统计动作。
- Responder端应答Controller端发送的TWAMP-Test报文。应答的TWAMP-Test报文中包含接收时间戳、应答时间戳和序列号。Responder端不会独立生成序列号,直接复制Controller端发送的TWAMP-Test报文中的序列号作为应答序列号。
根据TWAMP-Test报文中的序列号、时间戳,可以计算出双向的丢包、时延以及抖动等性能统计量。
性能统计
TWAMP Light定义了两个方向的TWAMP-Test报文:- Test-request报文:Controller端发送给Responder端的报文
- Test-response报文:Responder端反射给Controller端的报文
如图14-2所示,在完成统计业务建立后,TWAMP-Test报文作为发送和接收性能测量的探帧,使用预先设置好的统计会话的IP地址、UDP端口号。Controller端发送TWAMP-Test报文,Responder端收到该报文后,反射报文给Controller端。Controller端负责收集TWAMP测量的统计信息。详细性能统计过程如下:
Controller端收到反射的TWAMP-Test报文后,根据报文中的序列号、时间戳,计算出双向的丢包、时延以及抖动等性能统计量。
时延
由TWAMP-Test报文携带的时间戳产生,Controller端发送的TWAMP-Test报文中携带发送时间戳t1,Responder端在应答TWAMP-Test报文时携带接收时间戳t1’和应答时间戳t2’,Controller端在收到应答TWAMP-Test报文时记录接收时间戳t2,最终单个周期的时延数据通过四个时间戳来计算。
Delay1 = t2 - t1- ( t2’ - t1’)
抖动
依赖相邻周期的时延数据绝对值计算得来。
由上一个时延计算公式得知,相邻周期的时延值为Delay2 = t4 - t3 - ( t4’ - t3’)
Jitter = | Delay2 — Delay1 |
丢包率
Controller端在发送TWAMP-Test测试报文时会携带发送序列号,Responder端不会独立生成序列号,直接复制Controller端的序列号作为应答序列号,最终丢包率通过收发报文数据计算得来。
丢包率 = 丢包个数/发送报文总数
Controller端将上述计算出的性能统计数据上报给网管,客户可以通过网管界面得到相关统计数据。
不同的统计方式上报网管方式不同:- 连续统计:测试结果通过性能监视PM(Performance Monitoring)上报给网管
- 按需统计:测试结果通过MIB上报给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