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每个控制框配置2个或者4个控制器,每个控制器由CPU、物理内存、主机接口和级联接口组成。
整体结构
控制框的整体结构如图4-7所示。
- 当控制框配置2个控制器时,上面两个槽位放置控制器,下面两个槽位放置散热辅助模块。控制器间通过内部心跳链路进行通信,无需单独连线。
- 槽位是存储系统硬件插框上的功能区域,用于插入并固定硬盘、接口模块、控制器模块、风扇模块、电源模块等部件。
控制框后视图
- 配置交流电源模块的控制框后视图如图4-9所示。
控制框支持8Gb FC接口模块(4端口)、GE电接口模块、10GE电接口模块、10Gb FCoE接口模块(2端口)、56Gb IB接口模块、SmartIO接口模块、8Gb FC接口模块(8端口)、16Gb FC接口模块(8端口)(适用于OceanStor 18500 V5)、12Gb SAS共享级联模块和PCIe接口模块。
请勿将管理网口和维护网口连接于同一个交换机。
- 配置直流电源模块的控制框后视图如图4-10所示。
控制框中控制器对应的接口模块槽位及其端口关系如图4-11所示。
8Gb FC接口模块(8端口)的端口顺序为P0~P7。
接口模块的安装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具体如下:
-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6U控制框接口模块槽位号依次是L0到L5、R5到R0,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上方的槽位号为IOM0,下方的槽位号为IOM1。
- 第一对SAS接口模块安装在L5、R5槽位,第二对SAS接口模块安装在L4、R4槽位。
- PCIe接口模块安装在L3,R3槽位。
- L0、L1、L2、R1、R2和R0槽位安装前端接口模块,L4、R4槽位只有当其它前端接口模块槽位插满且L4、R4槽位没有安装SAS接口模块时才能安装前端接口模块。
- 除了SAS接口模块和PCIe接口模块,其他接口模块的安装顺序(R0/L0~R3/L3):GE电接口模块>10GE电接口模块>8G FC接口模块(4端口)>10Gb FCoE接口模块>56Gb IB接口模块。
当同规格的Smart IO接口模块和非Smart IO接口模块同时存在,优先安装非Smart IO接口模块;当同时存在8Gb FC接口模块(8端口)和8G FC接口模块(4端口)时,优先安装8Gb FC接口模块(8端口)。如果配置清单中缺少某种接口模块,跳过该接口模块,按顺序放置下一优先级的接口模块。
- A、B控制器的各个对应接口模块槽位需保持接口模块类型一致,C、D控制器的各个对应接口模块槽位也需保持接口模块类型一致。
例如在A控制器R2IOM0号槽位上,分配一个8Gb FC接口模块(4端口),对于B控制器L2IOM0号槽位上也需要分配8Gb FC接口模块(4端口)。
- 维护网口在用于管理维护功能时,仅限华为技术支持工程师在紧急情况下的特殊维护使用,且不能与管理网口接入同一网络,否则可能会导致网络回环,造成网络风暴。维护网口IP的初始值按系统柜0至系统柜3的顺序依次为172.31.128.101~172.31.128.108,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建议只将管理网口接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