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AG组网方案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将一台设备与另外两台设备进行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
对二层来讲,可将M-LAG理解为一种横向虚拟化技术,将M-LAG的两台设备在逻辑上虚拟成一台设备,形成一个统一的二层逻辑节点。M-LAG提供了一个没有环路的二层拓扑同时实现冗余备份,不再需要繁琐的生成树协议配置,极大的简化了组网及配置。这种设计相对传统的xSTP破环保护,逻辑拓扑更加清晰、链路利用更加高效。
如图5-3所示,M-LAG配对交换机对外提供M-LAG接口,用于接入二层业务;M-LAG配对交换机之间部署Peer-Link,用于M-LAG协议消息交互,以及设备间横向业务流量转发;从三层视角看,M-LAG的配对设备又是两个独立的设备,可以支持独立的网管,并作为独立的OSPF路由节点。同时,M-LAG支持本地优先转发,最大程度减少M-LAG配对设备之间的东西向流量。M-LAG支持双主检测,由于两台配对设备为独立设备,因此通过带内或者带外的IP可达检测即可达到目的,不需要为此另外加线缆。
部署方案
- 组网方案一:汇聚层组建M-LAG
通过跨设备端口虚拟化技术(M-LAG),实现汇聚层和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网络逻辑无环化,取代STP。汇聚层两台交换机配对,汇聚交换机之间横向链路配置为peer-link。两台汇聚交换机下行连接同一接入交换机的端口配置为跨框的Eth-Trunk。
图5-4 汇聚层使用M-LAG示意图这种设计相对传统的STP断点保护,逻辑拓扑更加清晰、链路利用更加高效。M-LAG的配对设备,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独立,只有协议面的耦合,理论上可靠性相对堆叠更高,还提供设备独立升级的能力,带来维护的方便性。
- 组网方案二:接入层组建M-LAG
同样M-LAG技术适用于服务器双网卡要求双活接入的应用场景。服务器双活接入两网卡共享MAC。双网卡实现基于流的负载分担策略。因此,通过M-LAG将服务器连接的端口配置为Eth-Trunk,两个端口的MAC和ARP表项同步。接入层使用M-LAG示意图
方案特色
M-LAG技术本质上还是控制平面虚拟化技术,但是和堆叠技术不同的是,由于M-LAG的目的仅仅是在链路聚合协商时,对外表现出同样的状态,所以不需要像堆叠那样同步设备上所有的信息,只需要同步接口和表项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控制面耦合程度相比堆叠来说,会小很多,而且堆叠 技术的一些缺陷在M-LAG 上也会缓解很多,比如上面我们说过的堆叠 的三个主要的问题:
- 可靠性问题:M-LAG需要同步的仅仅是协议面的一些内容,并不需要同步所有的设备状态,理论可靠性相对堆叠更加好。
- 维护问题:M-LAG两台设备可以进行独立升级。仅协议面耦合,中断时间较短。
- 扩展性问题:M-LAG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接入侧多路径问题,在数据中心网络中一般会配合路由或者一些大二层技术来实现网络侧的多路径转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