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系列交换机与服务器对接
本文档中的操作仅供参考,请以实际界面为准。
典型场景
CE系列交换机与服务器对接的典型场景如图2-1所示。
典型场景中有三台服务器与CE系列交换机对接,分别代表三种场景。
场景一:一个服务器连接至一台交换机的多个以太网接口。
场景二:一个服务器连接至多台交换机组成的一个堆叠系统。
场景三:一个服务器连接至多台交换机。
根据不同的场景,服务器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
服务器工作模式介绍
服务器可以配置为主备模式或负载均衡模式。以两个网卡为例描述二者的适用场景:
主备模式:两个网卡一主一备,只有主网卡上有业务流量。适用于典型场景中的场景一、场景二及场景三。
此模式下,CE系列交换机侧需要配置连接服务器的接口划分到同一个VLAN。服务器侧需要配置网卡为主备模式。
负载均衡模式:两个网卡都处于活动状态,均衡承载业务流量。适用于典型场景中的场景一和场景二。
此模式下,CE系列交换机侧需要将连接服务器的接口加入Eth-Trunk接口,并配置Eth-Trunk接口为动态LACP模式。服务器侧需要配置网卡为负载均衡模式。
CE交换机在使用LACP模式与服务器对接时,若服务器是虚拟服务器,CE交换机只需与服务器实际的物理网卡建立LACP。
若服务器负载分担为逐包负载分担方式,此时可能会造成报文乱序,影响服务器性能。此时,可以尝试在交换机与服务器对接的物理接口上配置流量控制功能来避免以上现象。
# 在交换机上打开接口10GE1/0/1的入方向和出方向的流量控制开关。<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interface 10ge 1/0/1 [~HUAWEI-10GE1/0/1] flow-control
CE系列交换机与Linux服务器互通性分析
服务器网卡绑定模式 |
交换机对接方式 |
说明 |
|
---|---|---|---|
Mode0 |
round-robin |
配置手工模式链路聚合 |
服务器所绑定的网卡被修改成相同的MAC地址,需要交换机通过手工模式链路聚合与之对接。 |
Mode1 |
active-backup |
配置对接接口在同一个VLAN |
服务器采用双网卡时,一个处于主状态,一个处于从状态,所有数据都通过主状态的端口传输。当主状态端口对应链路出现故障时,数据通过从状态端口传输。因此交换机对应的两个端口建议配置在同一个VLAN。 |
Mode2 |
load balancing |
配置手工模式链路聚合 |
服务器的多网卡基于指定的HASH策略传输数据包,需要交换机配置手工模式链路聚合与之对接。 |
Mode3 |
broadcast |
采用两台交换机对接且配置在不同VLAN |
服务器的多网卡对于同一份报文会复制两份分别从两个端口传输,建议使用两台交换机,且配置不同VLAN与之对接。 |
Mode4 |
802.3ad |
配置LACP模式链路聚合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LACP模式绑定,对应交换机应采用LACP模式的链路聚合与之对接。 |
Mode5 |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
采用两台交换机对接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适配器传输负载均衡,交换机上不需进行配置。 |
Mode6 |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
采用两台交换机对接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适配器适应性负载均衡,交换机上不需要进行配置。 |
CE系列交换机与Windows服务器互通性分析
华为CE系列交换机同Windows服务器的对接,根据服务器的网卡绑定模式,交换机采用不同的对接方式与之对接,具体对应关系参见表2-2。
服务器网卡绑定模式 |
交换机对接方式 |
说明 |
---|---|---|
适配器容错(AFT) |
配置交换机对接接口在同一个VLAN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适配器容错,建议交换机对接接口配置在同一VLAN。 |
适应性负载平衡(ALB) |
配置交换机对接接口在同一个VLAN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适应性负载均衡,建议交换机对接接口配置在同一个VLAN。 |
交换机容错(SFT) |
采用两台交换机对接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交换机容错模式,应使用两台交换机与之对接。 |
静态链路聚合(SLA) |
配置手工模式链路聚合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静态链路聚合,交换机配置手工模式链路聚合与之对接。 |
动态链路聚合(LACP) |
配置LACP模式链路聚合 |
服务器的多网卡采用LACP模式绑定,对应交换机应采用LACP模式的链路聚合与之对接。 |
服务器通常存在多个网卡,可以通过配置多网卡聚合功能来提高带宽、增加可靠性。本手册介绍三种主流网卡服务器通过网卡组与CE系列交换机对接,分别是Intel(R) Server Adapter I340、HP Ethernet 1Gb 4-port 331T、Mellanox ConnectX Ethernet Adapter。
Intel(R) Server Adapter I340网卡组
Intel(R) Server Adapter I340网卡组支持五种模式,如表2-3所示。
表2-3 Intel(R) Server Adapter I340网卡组模式服务器/网卡组模式
说明
主备模式
适配器容错
每组支持2~8个网卡,并且组成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或双工模式运行。
适应性负载平衡
当交换机接口、电缆或主网卡发生故障时提供传输通信量的负载均衡及容错。如果启用了RLB(接收负载均衡),则必须选择主网卡和备网卡。每组支持2~8个网卡,并且组成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或双工模式运行。
交换器容错
每组仅支持两个网卡,并且组成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或双工模式运行。
负载均衡模式
IEEE 802.3ad动态链接聚合
每组支持2~8个网卡,所有成员网卡都必须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并且以全双工模式连接。
静态链路聚合
每组支持2~8个网卡,所有成员网卡都必须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并且以全双工模式连接。
HP Ethernet 1Gb 4-port 331T网卡组
HP网卡支持的网卡组类型如表2-4所示。
表2-4 HP Ethernet 1Gb 4-port 331T网卡组模式服务器/网卡组模式
说明
-
Automatic (Recommended)
缺省配置。当选择缺省配置模式时,通过判断网卡组的成员网卡是否连接到同一台支持802.3ad Dynamic LACP协议的交换机来选择网卡组的模式。- 如果是,则选择802.3ad Dynamic with Fault Tolerance模式。
- 如果不是,则选择Transmit Load Balancing with Fault Tolerance(TLB)模式。
主备模式
Network Fault Tolerance Only(NFT)
成员网卡分别连接至不同的交换机,主网卡处于活动状态,其他网卡处于待命状态。该模式具有容错功能,但是不具有增加带宽和负载均衡的功能。
负载均衡模式
802.3ad Dynamic with Fault Tolerance
动态链路聚合。
Switch-assisted Load Balancing with Fault Tolerance(SLB)
交换机协助的负载均衡及容错。网卡组中的成员网卡必须连接到同一台交换机,并且连接服务器的接口配置为静态链路聚合(SLA,Static Link Aggregation)。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with Fault Tolerance(TLB)
发送侧负载均衡及容错。从服务器向外部发送的数据包可以负载均衡,但不能保证接收侧的数据包也同样能够负载均衡。
Mellanox ConnectX Ethernet Adapter网卡组
Mellanox网卡组支持的网卡组模式如表2-5所示。
表2-5 Mellanox ConnectX Ethernet Adapter网卡组模式服务器/网卡组模式
说明
主备模式
Fault Tolerance
适配器容错。
Switch Fault Tolerance
交换机容错。
负载均衡模式
Send Load Tolerance
发送侧负载均衡及容错。
Load Balancing (Send & Receive)
负载均衡(发送侧&接收侧)。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自适应负载均衡。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802.3ad)
动态链路聚合。
Static Link Aggregation (802.3ad)
静态链路聚合。
- CE系列交换机与Intel(R) Server Adapter I340网卡服务器对接示例(IEEE 802.3ad模式)
- CE系列交换机与Intel(R) Server Adapter I340网卡服务器对接示例(AFT模式)
- CE系列交换机与HP Ethernet 1Gb 4-port 331T网卡服务器对接示例(IEEE 802.3ad模式)
- CE系列交换机与HP Ethernet 1Gb 4-port 331T网卡服务器对接示例(NFT模式)
- CE系列交换机与Mellanox ConnectX Ethernet Adapter网卡服务器对接示例(IEEE 802.3ad模式)
- CE系列交换机与Mellanox ConnectX Ethernet Adapter网卡服务器对接示例(Fault Tolerance模式)
- CE系列交换机与Broadcom类型网卡服务器对接示例(IEEE 802.3ad模式)
- CE系列交换机与SUSE11 SP3系统服务器对接示例(界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