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如图2-1所示,DeviceA与Device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这条逻辑链路的最大带宽等于原先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从而达到了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有效地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以下是链路聚合的一些基本概念:
链路聚合组和链路聚合接口
链路聚合组LAG(Link Aggregation Group)是指将若干条以太链路捆绑在一起所形成的逻辑链路。
每个聚合组唯一对应着一个逻辑接口,这个逻辑接口称之为链路聚合接口或Eth-Trunk接口。链路聚合接口可以作为普通的以太网接口来使用,与普通以太网接口的差别在于:转发的时候链路聚合组需要从成员接口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接口来进行数据转发。
成员接口和成员链路
组成Eth-Trunk接口的各个物理接口称为成员接口。成员接口对应的链路称为成员链路。
活动接口和非活动接口、活动链路和非活动链路
链路聚合组的成员接口存在活动接口和非活动接口两种。转发数据的接口称为活动接口,不转发数据的接口称为非活动接口。
活动接口对应的链路称为活动链路,非活动接口对应的链路称为非活动链路。
活动接口数上限阈值
设置活动接口数上限阈值的目的是在保证带宽的情况下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当前活动链路数目达到上限阈值时,再向Eth-Trunk中添加成员接口,不会增加Eth-Trunk活动接口的数目,超过上限阈值的链路状态将被置为Down,作为备份链路。
例如,有8条无故障链路在一个Eth-Trunk内,每条链路都能提供1G的带宽,现在最多需要5G的带宽,那么上限阈值就可以设为5或者更大的值。其他的链路就自动进入备份状态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不支持活动接口数上限阈值的配置。
活动接口数下限阈值
设置活动接口数下限阈值是为了保证最小带宽,当前活动链路数目小于下限阈值时,Eth-Trunk接口的状态转为Down。
例如,每条物理链路能提供1G的带宽,现在最小需要2G的带宽,那么活动接口数下限阈值必须要大于等于2。
链路聚合模式
链路聚合模式分为手工模式和LACP模式两种。两者的区别请参见表2-1。
表2-1 链路聚合模式比较维度
手工模式
LACP模式
定义
Eth-Trunk的建立、成员接口的加入由手工配置,没有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参与。
Eth-Trunk的建立是基于LACP协议的,LACP为交换数据的设备提供一种标准的协商方式,以供系统根据自身配置自动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聚合链路形成以后,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
设备是否需要支持LACP协议
不需要
需要
数据转发
一般情况下,所有链路都是活动链路。所有活动链路均参与数据转发。如果某条活动链路故障,链路聚合组自动在剩余的活动链路中分担流量。
一般情况下,部分链路是活动链路。所有活动链路均参与数据转发。如果某条活动链路故障,链路聚合组自动在非活动链路中选择一条链路作为活动链路,参与数据转发的链路数目不变。
检测故障
只能检测到同一聚合组内的成员链路有断路等有限故障,但是无法检测到链路故障、链路错连等故障。
不仅能够检测到同一聚合组内的成员链路有断路等有限故障,还可以检测到链路故障、链路错连等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