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AMP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 ①性能管理系统指示客户端与选择的具有TWAMP功能的服务器建立性能测量会话。
- ②客户端发起和完成TWAMP测量会话。
- ③TWAMP统计结果由性能管理系统采集并保存到性能管理系统中。
- 时延、抖动:由探帧携带的时间戳产生,Sender在发送探帧时携带发送时间戳T0,Reflector在应答探帧时携带接收时间戳T1和应答时间戳T2,Sender在收到应答探帧时记录接收时间戳T3,最终单个周期的时延、抖动的数据通过四个时间戳来计算。
- 丢包率:由探帧携带的序列号产生,Sender在发送探帧时会携带发送序列号,Reflector应答探帧时会携带应答序列号(两者序列号独立生成,从0开始,每处理一个报文序列号加1),最终丢包率通过两者序列号来计算。
通信模型
- Client:负责建立、启动和停止TWAMP会话,并收集统计结果。
- Sender:由Client调度,主动向外发送用于性能统计的探帧。
- Server:负责响应Client发起的建立、启动和停止TWAMP会话的请求。
- Reflector:由Server调度,应答Sender发送过来的探帧。
为便于实现,实际上TWAMP可以灵活的将四个逻辑实体合并,相互关系如图7-3所示。控制信令在Control-Client/Server之间交互(基于TCP连接),探帧在Session-Sender/Session-Reflector之间交互(基于UDP连接)。Control-Client/Server负责协商TWAMP会话的建立和启动,一旦会话启动,Control-Client和Server就会分别通知Session-Sender和Session-Reflector该会话的相关信息,使其分别具有针对本会话的探帧发送和响应能力。
在现网中,网元设备可以只实现Server、Reflector的角色,仅响应统计会话的建立,被动应答探帧,不负责统计数据的采集。而Client、Sender可以由网络内一台性能比较强的设备或测试仪来充当,由该设备主动发起性能统计业务的建立,统计数据生成维护。这样,只需管理该台设备即可快速、灵活地获取整个IP网络的性能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