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点性能统计场景
从前面关于IP FPM在端到端测量场景中的应用介绍中可以发现,端到端测量仅仅统计网络入口和网络出口数据,因此端到端测量结果只能反应整个网络的质量优劣,当网络发生故障时,端到端测量并不能帮助用户准确界定故障的位置。要想进行准确定界,就需要用到IP FPM的另外一种测量方式,也就是逐点测量。逐点测量的统计对象与端到端测量场景相同。
网管实现测量目标流的路径可视化,将业务转发路径划分为闭合的多跳路径,下发配置到DCP和MCP。
DCP将逐跳测量数据上送到MCP。
MCP上根据每跳计算性能数据(丢包和时延)。
网管可以通过MIB查看每跳的实时数据,定位到故障点。
部署对象 |
IP FPM部署方案 |
---|---|
TLP部署 |
逐点性能统计功能只能作用于单方向的目标流,对于网络的上行流量,TLP的具体部署可以参考图2-10中的标注。逐点测量与端到端测量有以下两点明显不同:
|
DCP部署 |
部署了TLP的设备,也做为DCP设备。DCP通过IP FPM报文向MCP上送本地统计数据。 |
MCP部署 |
如果接入网络和聚合网络的路由没有隔离,则MCP部署在RSG设备上;如果接入网络和聚合网络的路由隔离,MCP部署在AGG设备上。在图2-10中,部署在RSG1上。 |
时钟部署 |
配置网络时间协议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或1588v2,对网络内所有具有时钟的设备进行时钟同步。 |
基于测量界面分割ACH
逐点测量中,MCP基于ACH计算丢包和时延,测量的ACH越小,故障定位范围也就越小,定位也就越精确。通过对于ACH的划分,可以定位一个局部网络,也可以定位到一条直连链路或一台设备的出入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