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DP概述
LLDP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可以将本端设备的主要能力、管理地址、设备标识、接口标识等信息封装到LLDP报文中传递给邻居设备,邻居设备在收到这些信息后将其以标准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的形式保存起来,供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查询及判断链路的通信状况。
产生背景
随着大规模组网需求的出现,网络设备种类繁多,并且各自的配置错综复杂,用户对NMS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自动获取相连设备的拓扑状态、检测设备间的配置冲突等。现阶段很多NMS都使用自动发现(Automated Discovery)功能来跟踪网络拓扑的变化,但是绝大多数的NMS最多只能分析到网络层的拓扑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只能帮助用户获取到网络中有关设备增加和删除的基本事件,无法确定设备通过哪些接口跟其他设备相连,即无法说明设备的具体位置以及网络操作方式。
LLDP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LLDP能够准确发现网络中的设备附带有哪些接口,以及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具体信息,并能够显示出客户端、交换机、路由器、应用服务器以及网络服务器之间的路径。这些详细的信息能够帮助用户在网络发生故障的时候快速进行故障定位。
LLDP实现
- DeviceA将本端的状态信息封装成LLDP报文,发送给邻居设备DeviceB。
- DeviceB解析接收到的LLDP报文,并将该报文中的关于DeviceA的信息存储到设备上的远端MIB数据库中,供NMS提取拓扑信息使用。
- 同样,DeviceB也将本端的状态信息封装成LLDP报文发送给DeviceA,DeviceA解析接收到的LLDP报文,并将该报文中的关于DeviceB的信息存储到设备上的远端MIB数据库中,供NMS提取拓扑信息使用。
- NMS通过与DeviceA和DeviceB交互SNMP报文,从两者的MIB数据库中提取本地信息和邻居信息并进行拓扑分析,最终发现整网的拓扑结构。
实现价值
通过在网络中部署LLDP协议,NMS的能力迅速提升,既能掌握更详细的网络拓扑信息以及网络拓扑变化信息,还能及时发现网络中实际存在的不合理的配置,这些信息有助于网络管理员实时监控网络状态,有效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