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重优化
MPLS TE隧道重优化能够根据MPLS网络中的拓扑信息变化,自动进行隧道的路径优化,保证TE隧道一直采用最优路径。
产生原因
MPLS TE隧道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优化网络上流量的分布。通常对于一条MPLS TE隧道来说,隧道的初始带宽是根据业务的初始带宽需求配置的,隧道的路径也是根据初始的网络状态计算和建立的。但是网络中拓扑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这些都有可能引起网络的带宽资源浪费或者说流量分布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一定程度上背离了MPLS TE的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需要对MPLS TE隧道进行优化。
实现过程
隧道重优化通过一定的事件触发隧道入节点对CR-LSP进行路径的重优化,使得CR-LSP能够采用最优路径,即满足metric值更小的路径。
如果隧道的资源预留风格为固定过滤风格FF,则不能配置隧道重优化。
采用显式路径技术建立的TE隧道,虽然可以同时配置隧道重优化,但是隧道重优化功能不生效。
自动重优化
隧道入节点根据网络管理员在隧道下配置的重优化的触发周期,自动触发CSPF计算该隧道的路径。如果CSPF计算出来的路径比现有路径的Metric值更小,则以新的路径创建CR-LSP。若建立成功则通知转发层面进行流量切换,删除原CR-LSP,重优化完成。若建立不成功,则流量还按照原路径转发。
手工重优化
由网络管理员在用户视图下输入重优化命令,触发隧道入节点进行路径重优化。
重优化技术采用了make-before-break机制,以确保在进行优化时用户的业务流不中断。即新的CR-LSP必须先建立,业务在旧的CR-LSP被拆除前切换到新的CR-LSP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