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组件
前文中曾提到流量工程的目标是控制网络中流量的分布,从而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这就意味着MPLS TE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尤其是隧道的首节点要知道网络中的资源分布情况,之后才能根据资源的分布情况决定MPLS TE隧道要经过哪些路径和节点。在MPLS TE中这项工作是由信息发布组件来完成的。
相关概念
概念 |
说明 |
---|---|
链路总带宽 |
即物理链路所具有的全部带宽值,在使用MPLS TE时需要用户手工配置。 |
最大可预留带宽 |
本链路中可以预留给MPLS TE隧道使用的带宽值,可以看出最大可预留带宽应该小于等于链路的总带宽。在使用MPLS TE时需要根据链路上的带宽使用情况进行手工配置。 |
TE Metric |
为了增强对TE隧道路径计算中的可控性,MPLS TE提供了TE Metric,使得隧道在计算路径时能更独立于IGP的路由选路。MPLS TE缺省采用链路的IGP Metric。 |
SRLG |
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Shared Risk Link Group)是一组共享一个公共的物理资源(比如共享一根光纤)的链路。同一个SRLG的链路具有相同的风险等级,即如果SRLG中的一条链路失效,组内的其他链路也失效。 SRLG主要用在CR-LSP热备份和TE FRR组网中增强TE隧道的可靠性。关于SRLG的详细介绍,请参见SRLG |
链路管理组 |
也称为链路颜色,是一个表示链路属性的32位向量,在实际的使用中其中的每一个比特位都可以设置或不设置,网络的管理员可以将其关联为任何需要的意义。比如说,用来表示链路的带宽、性能(比如说延迟)或者完全出于管理策略(比如标识这段链路上有MPLS TE隧道经过或者这段链路上承载的为组播业务)。链路管理组需要和隧道亲和属性配合使用来达到控制隧道路径的目的。 |
信息发布内容
链路状态信息:IGP协议本身收集的信息,如接口IP地址、链路类型、链路开销
带宽信息:包括链路最大物理带宽、最大可预留带宽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当前可用带宽
TE Metric:链路的TE度量值。缺省情况下,链路采用IGP的度量值作为TE度量值
链路管理组
SRLG
信息如何发布
IS-IS TE
OSPF TE
信息发布时机
为了形成本区域内统一的流量工程数据库,OSPF TE和IS-IS TE需要对链路信息进行泛洪。除了首次配置MPLS TE隧道会触发泛洪之外,其他的泛洪的时机和条件如下:
达到IGP TE的泛洪周期,此周期可由用户配置
链路生效或失效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预留带宽导致LSP无法建立时,该节点会马上泛洪,通告链路的当前可用带宽
链路属性发生变化,如链路的管理组和亲和属性发生变化
链路带宽发生变化
当MPLS接口的剩余带宽发生变化时,系统会更新TEDB并进行泛洪。当节点上创建大量需要预留带宽的隧道时,系统会频繁更新TEDB并泛洪。例如某条链路带宽为100Mbit/s,在此链路上建立100条1Mbit/s的TE隧道时,则需要进行100次泛洪。
为了抑制更新TEDB和泛洪的频率,提供了如下带宽泛洪机制:
一条链路上为MPLS TE隧道保留的带宽与TEDB(Traffic Engineering DataBase)中的链路剩余带宽的比值等于或大于设定的阈值
MPLS TE隧道释放的带宽与TEDB中剩余带宽的比值等于或大于设定的阈值
当满足以上两种条件的任意一个时,IGP将对该链路信息进行泛洪,CSPF随之更新TEDB。
例如某条链路剩余带宽为100Mbit/s,在此链路上建立100条1Mbit/s的TE隧道时,如果设置泛洪阈值为10%,则变化带宽与剩余带宽的比值如图4-4。
建立第1~9条时,不进行泛洪;当建立第10条时才对第1~10条所占用的10Mbit/s带宽进行泛洪。此时剩余带宽为90Mbit/s。当建立第11~18条隧道时不进行泛洪,当建立第19条时才泛洪。依此类推。
信息发布结果
OSPF-TE或ISIS-TE泛洪完成后,将形成本区域内统一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EDB)。
TEDB:在网络中部署MPLS TE,需要把带有相关流量工程参数的信息进行通告。每台设备收集本区域内每条链路的TE相关信息,形成描述网络链路属性和拓扑属性的数据库。这种数据库称为流量工程数据库TEDB(TE DataBase)。
TEDB收集了各链路的约束信息、带宽使用状况等信息。设备根据TEDB中的信息计算出节点到达区域内其它节点的最合适的路径。MPLS TE使用该路径建立CR-LSP。
- 相同点:来源相同,都是IGP路由协议泛洪的产物。
- 不同点:内容不同,TEDB除了具备LSDB中所有的内容外,还包含流量工程的信息。功能不同,LSDB用于IGP最短路径的计算,TEDB用于流量工程LSP最优路径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