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接口类型
接口是设备与网络中的其它设备交换数据并相互作用的部件,分为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两类。
物理接口
物理接口是真实存在、有器件支持的接口。物理接口分为两种:
- 局域网接口:路由器可以通过它与局域网中的网络设备交换数据。
- 广域网接口:路由器可以通过它与远距离的外部网络设备交换数据。
逻辑接口
逻辑接口是指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功能但物理上不存在、需要通过配置建立的接口。
接口视图和提示符
NE40E支持的物理接口的命令视图和提示符如表2-1所示,逻辑接口的命令视图和提示符如表2-2所示。
接口名称 |
命令视图 |
进入命令 |
提示符 |
---|---|---|---|
以太网接口 |
Ethernet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ethernet 0/1/0 |
[~HUAWEI-Ethernet0/1/0] |
千兆以太网接口 |
GE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1/0 |
[~HUAWEI-GigabitEthernet0/1/0] |
10GE接口 |
10GE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10GE 0/1/0 |
[~HUAWEI-10GE0/1/0] |
40GE接口 |
40GE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40GE 0/1/0 |
[~HUAWEI-40GE0/1/0] |
100GE接口 |
100GE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100GE 0/1/0 |
[~HUAWEI-100GE0/1/0] |
XGigabitEthernet接口 |
XGigabitEthernet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1/0 |
[~HUAWEI-XGigabitEthernet0/1/0] |
50GE接口 |
50GE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50GE 0/1/0 |
[~HUAWEI-50GE0/1/0] |
50|100GE接口 |
50|100GE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50|100GE 0/1/0 |
[~HUAWEI-50|100GE0/1/0] |
FlexE-50G接口 |
FlexE-50G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FlexE-50G 0/1/0 |
[~HUAWEI-FlexE-50G0/1/0] |
FlexE-50|100G接口 |
FlexE-50|100G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FlexE-50|100G 0/1/0 |
[~HUAWEI-FlexE-50|100G0/1/0] |
接口名称 |
命令视图 |
进入命令 |
提示符 |
---|---|---|---|
子接口 |
子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1/0.1 |
[~HUAWEI-GigabitEthernet0/1/0.1] |
Eth-Trunk接口 |
Eth-Trunk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eth-trunk 2 |
[~HUAWEI-Eth-Trunk2] |
Loopback接口 |
Loopback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loopback 2 |
[~HUAWEI-LoopBack2] |
NULL接口 |
NULL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null 0 |
[~HUAWEI-NULL0] |
Tunnel接口 |
Tunnel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tunnel 0/1/6 |
[~HUAWEI-Tunnel0/1/6] |
FlexE接口 |
FlexE接口视图 |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FlexE 0/3/129 |
[~HUAWEI-FlexE0/3/129] |
常用的链路层协议和接入技术
链路层负责无差错地将数据从一个站点发送到相邻的站点。它从网络层接收数据包,然后将它封装到称为“帧”的数据单元里,再传给物理层,进行传输。
下面介绍NE40E支持的几种主要的链路层协议。
Ethernet
现在的局域网主要是指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类型的网络。它因为灵活、简单且易于扩展而被大规模应用。
Trunk
Trunk技术有如下优点:
- 增加带宽:接口的带宽是各成员接口带宽的总和。
- 提高可靠性:当某个成员链路出现故障时,流量会自动的切换到其他可用的链路上,从而提供整个Trunk链路的可靠性。
最大传输单元MTU
MTU(Maximum Transfer Unit)指在一个物理网络上能够传输的最大的分组字节长度。当同一个网络上的两台设备进行互通时,该网络的MTU非常重要。MTU的大小决定了发送端一次能够发送报文的最大字节数,如果MTU设置的超过了接收端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值,或者是超过了发送路径上途经的某台设备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值,这样就会造成报文分片甚至丢弃,加重网络传输的负担。所以设备在进行通信之前必须要把MTU计算明确,才能保证每次发送的报文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到达接收端,确保报文发送一次成功。
如果设置强制不分片,IP层在传输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丢包现象。所以当需要保证网络中的大报文不丢失时,需要对大报文进行强制分片。
如果MTU设置过小而报文尺寸较大,可能会造成分片过多,报文被QoS队列丢弃。
如果MTU设置过大,可能会造成报文的传输速度较慢。
控制接口震荡(control-flap)
网络应用中,由于物理信号干扰、链路层配置错误等原因可能导致设备接口频繁地交替出现Up和Down状态,造成路由协议、MPLS等反复震荡,对设备和网络产生较严重影响,甚至可能造成部分设备瘫痪,网络不可使用。控制接口震荡特性对接口频繁up、down事件进行控制,使其小于一定的频率,以减小对设备及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目前支持两种控制方式。
功能 |
功能描述 |
选择原则 |
---|---|---|
control-flap |
对网络层以下接口频繁Up/Down事件进行控制,以减小对设备及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
|
damp-interface |
对物理层接口频繁Up/Down事件进行控制,以减小对设备及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
|
control-flap
抑制接口震荡特性(control-flap)对接口频繁Up、Down事件进行控制,使其小于一定的频率,以减小对设备及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在接口震荡抑制中,有以下几个概念:
抑制惩罚值和门限
抑制算法会根据抑制惩罚值对接口进行抑制或解除抑制。
- 接口抑制惩罚值(penalty value):根据接口Up/Down的情况由抑制算法计算出来的一个值。抑制惩罚值随接口Up/Down的次数增加,同时按半衰期衰减。
- 接口抑制门限(suppress):当接口抑制惩罚值超过此值时,接口被抑制。
- 接口重用门限(reuse):当接口抑制惩罚值小于此值时,接口抑制被解除。
- 接口抑制惩罚值最大值(ceiling):接口抑制惩罚值的最大值,当接口抑制惩罚值增加到最大值时便不再增加。
参数取值需保证:接口重用门限(reuse)< 接口抑制门限(suppress)< 接口抑制惩罚值最大值(ceiling)。
半衰期
从接口第一次变为Down,半衰期开始计时。设备每秒根据接口实际状态匹配对应的半衰期,如果达到相应状态的半衰期,抑制惩罚值减半。一个半衰期结束后,下一个半衰期开始。
接口Up时的半衰期(decay-ok):当前接口实际状态为Up时,如果距离上个半衰期结束的时间达到此半衰期值,抑制惩罚值减半。
接口Down时的半衰期(decay-ng):当前接口实际状态为Down时,如果距离上个半衰期结束的时间达到此半衰期值,抑制惩罚值减半。
- 接口最大抑制时间:接口被抑制的最长时间,最大抑制时间为30分钟。当接口被抑制的时间达到最大抑制时间后,接口自动解除抑制。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设置,以达到对接口Up/Down事件进行控制的目的。
接口震荡抑制的原理:
如图2-1所示,接口抑制惩罚值缺省为0,接口实际状态每Down一次,抑制惩罚值增加400。从接口第一次Down开始,半衰期开始计时。每秒根据接口实际状态检查对应的半衰期是否到期。如果达到半衰期,抑制惩罚值减半。一个半衰期结束后,下一个半衰期开始。
如果抑制惩罚值超过接口抑制门限数值时,接口被抑制。接口被抑制时,使用display interface、display interface brief、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等命令查看接口的协议状态始终为DOWN(dampening suppressed),不会再随接口的物理状态震荡。
如果抑制惩罚值降到小于接口重用门限数值,接口解除抑制。接口解除抑制后,接口的协议状态恢复为与实际情况一致,不再出现DOWN(dampening suppressed)。
如果抑制惩罚值达到ceiling,抑制惩罚值不再增加。
damp-interface
在物理状态震荡抑制(damp-interface)中,有以下几个概念:
- 接口抑制惩罚值(penalty value):接口抑制惩罚值是根据接口Up/Down的情况由抑制算法计算出来的一个值,其算法的核心是接口抑制惩罚值随接口Up/Down的次数线性增加,同时按指数衰减。
- 接口抑制门限(suppress):当接口抑制惩罚值超过此值时,接口被抑制。
- 接口重用门限(reuse):当接口抑制惩罚值小于此值时,接口抑制被解除。
- 接口抑制惩罚值最大值(ceiling):接口抑制惩罚值的最大值,当接口抑制惩罚值增加到最大值时便不再增加。ceiling = reuse * 2 (MaxSuppressTime/HalfLifeTime)
- 接口抑制惩罚值半衰期(half-life-period):接口抑制惩罚值的半衰期。从接口第一次变为Down,开始计算半衰期。如果达到半衰期,抑制惩罚值减半。一个半衰期结束后,下一个半衰期开始。
- 最长抑制时间(max-suppress-time):接口被抑制后,最长抑制接口状态的时间。超过该时间后,按照接口当前状态上报。
以上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2来说明
接口状态在t1时刻由于发生Down事件而受到惩罚,惩罚值加1000,之后惩罚值按照半衰期法则进行指数衰减,到t2时,接口再次发生Down事件,惩罚值加1000,达到1600,此时接口发生Up事件,因为惩罚值已经超出suppress值1500,接口状态被抑制。由于接口持续震荡,惩罚值持续增加,tA时刻到达ceiling值10000后惩罚值不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惩罚值逐渐降低,在tB时刻已下降到reuse值750,接口抑制状态解除。
Loopback接口、portswitch二层口和NULL接口不支持设置MTU和部署control-flap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