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PU和CPU占用率?
CPU和CPU占用率定义
交换机的核心--CPU
交换机采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其中转发平面用于实现二三层转发;而控制平面主要用于实现转发的控制。
如图1-1所示,交换机的控制平面采用通用嵌入式CPU实现,转发平面采用转发芯片实现:
- 转发芯片完成主要的二三层转发功能,如更新用于二层转发的MAC地址表以及用于IP转发的三层转发表。转发芯片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大吞吐量的数据转发。
- CPU主要维护软件表项(如路由表、ARP表等),并根据软件表项的转发信息来配置转发芯片的硬件三层转发表。同时,CPU本身也可以完成软件三层转发。CPU的特点是数据处理能力低。
在网络中,可将报文按照功能分为控制报文和数据报文。当交换机上还未建立任何硬件转发表项时,如果报文到达交换机,首包由CPU转发并建立三层转发硬件表项,后续包(即非首包)流量由入端口进入转发芯片,如图1-2所示:
- 后续包的部分流量1(一般为数据报文)直接由转发芯片转发出去这部分流量不经过CPU,所以该流量的处理也不消耗CPU。这部分流量一般为数据报文。
- 后续包的部分流量2(一般为控制报文和部分数据报文)经由转发芯片上送CPU,由CPU来决定是否需要将其转发出去或直接在CPU终结。该流量需要消耗CPU,不能进行高速转发。
总的来说,真正决定交换机高速交换转发的是转发芯片中的二三层硬件表项,而转发芯片的硬件表项来源于CPU维护的软件表项。可以看出,CPU是交换机的核心。
CPU占用率
交换机正常启动后,为了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CPU上有多个活跃的任务用于完成对设备的管理、监控和三层表项学习。通常交换机支持的特性越多,系统运行的任务也越多。
设备的CPU占用率指一段时间内系统中非空闲任务占用CPU处理的时间比率,是对设备CPU使用情况的一个宏观统计,具有以下的几个重要特点:
- 持续变化性:系统的CPU占用率不是保持不变的,它是随着系统的运行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持续变化的。
- 非实时性:系统的CPU占用率反映的是一个CPU统计周期内的CPU使用情况,并不是特指某一个时间点的实时占用情况。
- 实体强相关性:CPU占用率是以物理CPU为粒度进行统计的,通常而言,设备上的每块业务板均有一个单独的物理CPU,因此它们的CPU占用率都是相互独立的。
CPU占用率表示交换机在某个时间点的运行任务情况。如图1-3所示,A任务占用10ms,B任务占用30ms,然后空闲60ms,再又是A任务占10ms,B任务占30ms,空闲60ms。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如此,那么这段时间内的占用率为40%。CPU占用率越高,说明交换机在这个时间上运行了很多任务,反之则很少。
可以看出,CPU占用率的高低与CPU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因此,CPU占用率是衡量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CPU处理报文原理
交换机由转发芯片转发普通数据报文,无需CPU参与。以下场景会将报文发送给CPU处理:
- 需要交换机终结的协议报文
所有目的地址为本机的报文均需要上送CPU处理:
- 各种协议控制报文,如STP、LLDP、LACP、DLDP、EFM、GVRP、VRRP等
- 路由更新报文,如RIP、OSPF、BGP、IS-IS等
- SNMP、Telnet、SSH报文
- ARP、ND回应报文
- 需要特殊处理的报文
- 带option选项的ICMP报文
- 带hop-by-hop选项的IPv6报文
- TTL小于或等于1的IPv4/IPv6数据报文
- 目的IP地址为本机的数据报文
- ARP/ND/FIB Miss报文
- 应用了ACL,需要CPU处理的报文
- 开启logging功能后,通过ACL deny动作丢弃的报文
- 流策略重定向到CPU的报文
- 组播特性相关的报文
- IGMP协议报文
- 未知IP组播流
- 其他特性的相关报文
- DHCP协议报文
- ARP、ND广播请求报文
交换机根据报文的权重,将上送CPU的不同类型的报文划分到优先级不同的多个队列,确保重要报文优先处理。同时,还可以针对上送CPU的报文进行限速,使单位时间内上送CPU报文的数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CPU对业务的正常处理。
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下,上送CPU的报文数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CPU占用率也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上送CPU的报文数量过大,则CPU会因为忙于处理这些报文而表现为CPU占用率过高。
CPU占用率高造成的影响
当设备转发面上送CPU的报文速率过快(如因网络环路导致CPU短时间内收到大量报文)或者某任务长时间占用CPU时,CPU将高负荷运行,可能无法及时调度其他任务,进而引发业务异常。
CPU占用率过高会影响系统处理能力,导致网络业务表现不如预期,可能导致出现的网络故障现象有:
- 交换机不能响应正常的管理请求。
- Telnet或SSH会话不能建立,导致无法管理设备或者设备反应慢,命令执行有延迟等。
- SNMP超时。
- MAC/IP Ping耗时很长甚至超时。
- 交换机不能及时转发或回应客户端请求,导致DHCP失败或IEEE 802.1x认证失败。
- STP拓扑改变甚至出现网络环路。
交换机通过CPU周期性的接收BPDU报文维持其Root/Alternate端口角色,如果因上游设备CPU繁忙导致BPDU报文不能及时发出或本机CPU繁忙不能及时处理收到的BPDU报文,交换机会认为到根桥的原路径故障而重新选择Root端口,引起网络重新收敛;如果交换机原来同时存在Alternate端口,则将Alternate端口作为新的Root端口,这时就可能导致网络出现环路。
- 路由拓扑改变。
动态路由协议的保活由CPU完成,如果因CPU繁忙不能及时接收和发送hello报文,就会导致路由震荡,如OSPF震荡、BGP震荡、VRRP震荡。
- 可靠性检测协议震荡。
802.3ah、802.1ag、DLDP、BFD、MPLS OAM等检测协议均由CPU完成定时保活,如果因为CPU繁忙不能及时接收和发送协议报文,将会导致协议震荡,进而影响相关业务流量转发。
- LACP类型的Eth-Trunk链路震荡。
LACP的保活由CPU完成,如果因CPU繁忙不能及时接收和发送LACP报文,Eth-Trunk会将链路关闭,产生链路震荡。
- 通过CPU软转发的报文被丢弃或转发时延增大。
- 交换机内存消耗增加。
CPU占用率高属于正常现象的场景
在网络运行中,CPU占用率过高常常会导致业务异常,例如BGP震荡、VRRP频繁切换甚至用户无法登录交换机。但某些情况下,CPU占用率高并不会导致网络问题,例如,交换机在某一时刻集中读取光模块信息、瞬间流量增多等各种具体情况,导致CPU占用率暂时性高的现象是正常的、可接受的,所以不能简单的将CPU占用率高当作故障处理。只有当设备长时间不能正常处理业务时,才需要定位是否由于CPU占用率高而引起的。
如下一些场景可能导致CPU占用率高,属于正常现象,而不是故障场景。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后,CPU占用率恢复到正常值,则可以不需要处理:
- 网络中瞬间流量增多。
- 交换机单板刚启动。
- 网管系统在频繁操作交换机。
- 批量读取光模块信息(执行命令display interface transceiver或者在网管读取光模块信息)。
- 交换机在执行copy flash:/或输出信息量大、执行时间长的命令,如debugging、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
- 交换机在进行生成树的计算。
对于MSTP,CPU占用率同实例数和活跃端口数成正比。对于VBST,由于每个VLAN独立运行一个实例,因此在相同VLAN和端口数目下,VBST比MSTP占用更多的CPU资源。
- 交换机接收到路由更新信息,大规模更新路由表。
当接收到路由更新消息时,设备需占用CPU资源将路由信息更新到转发面。对于堆叠系统,路由信息还需要同步到其他成员交换机。
在路由表更新过程中影响CPU占用率大小的因素有:
- 路由表项的规模
- 更新的频率
- 接收更新的路由协议进程数
- 堆叠系统成员交换机数量
- 导致CPU占用率高的其他事件:
- 将大量端口同时加入大量VLAN(如通过端口组操作,将大批端口加入大量VLAN、修改大批端口的链路类型等)。
- 频繁或大量的IGMP请求。
- 大量并发的DHCP请求(如交换机作为DHCP服务器时,恢复与大量用户的连接)。
- ARP广播风暴。
- 以太网广播风暴。
- 软转发大量并发协议报文(如短时间内L2PT透传大量BPDU报文,DHCP Relay/Snooping软转发DHCP报文等)。
- 大量不能由转发芯片直接转发的数据报文上送CPU(如ARP-Miss)。
- 端口频繁Up/Down。
CPU各任务名称及功能说明
任务名称 |
任务描述 |
---|---|
AAA |
认证鉴权计费 |
AM |
地址管理 |
ARP |
地址解析协议 |
BGP |
边际网关协议 |
CMF |
配置管理框架 |
CSPF |
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
DEVICE |
设备管理 |
DHC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ETRUNK |
跨框TRUNK协议 |
EUM |
以太用户管理 |
EVPN |
以太虚拟网络 |
FEA |
功能实体动作 |
FEC |
功能实体控制 |
FIBRESM |
资源管理 |
IFM |
接口管理 |
IGMP |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
IP STACK |
协议栈 |
ISIS |
ISIS路由协议 |
L2VPN |
二层虚拟私有网络 |
LDP |
标签分发协议 |
LLDP |
链路层发现协议 |
LOCAL PKT |
主机收发 |
MACM |
静态MAC管理 |
MSTP |
多实例stp |
ND |
ICMPv6邻居发现 |
NETSTREAM |
网络流采样 |
OAM |
操作管理维护 |
OSPF |
开放最短路径转发 |
PEM |
节能管理 |
PIM |
协议无关组播 |
PNP |
即插即用服务 |
RBS |
远端备份服务 |
RGM |
冗余网关管理 |
RM |
路由管理 |
SFLOW |
采样流 |
SLA |
服务等级承诺 |
SMLK |
smart link协议 |
STACKMNG |
堆叠管理 |
SYSTEM |
系统管理 |
TNLM |
隧道管理 |
TRILL |
TRILL |
TUNNEL |
隧道 |
VLAN |
虚拟LAN |
VRRP |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
VXLAN |
虚拟扩展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