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PCS参数
运行参数
电网参数
参数名称 |
参数说明 |
---|---|
根据设备所在的国家/地区设置电网标准码。 |
|
表示设备支持的电网形式。 |
|
表示设备直流侧的接地状态以及与电网的连接状态。 |
|
设置是否允许设备在电网故障恢复后自动开机。 |
|
设置电网故障恢复以后,设备重新启动的等待时间。 |
|
设置电网短时中断恢复后快速启动功能是否使能。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电网如果出现一定时间的短时中断,设备不脱网连续运行。故障恢复后设备输出功率需要快速恢复。 |
|
设置电网故障恢复后,设备启动时功率逐步上升的时间。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首次开机并网,要求电网电压高于“并网开机电压上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并网。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首次开机并网,要求电网电压低于“并网开机电压下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并网。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首次开机并网,要求电网频率高于“并网开机频率上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并网。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首次开机并网,要求电网频率低于“并网开机频率下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并网。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故障保护关机后,要求电网电压高于“电网重连电压上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重新并网。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故障保护关机后,要求电网电压低于“电网重连电压下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重新并网。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故障保护关机后,要求电网频率高于“电网重连频率上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重新并网。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故障保护关机后,要求电网频率低于“电网重连频率下限”的设定值时不允许设备重新并网。 |
|
设置电网故障恢复以后,设备重新启动的等待时间。 |
保护参数
参数名称 |
参数说明 |
---|---|
为保护设备安全,设备启动自检时会检测直流侧对地的绝缘阻抗。若检测值低于设定值,则设备不并网启动。 |
|
设置主动孤岛保护功能是否使能。 |
|
设置被动孤岛保护功能是否使能。 |
|
设置电网电压出现不平衡时设备保护的阈值。 |
|
日本标准要求做被动孤岛检测时,检测到电压相位突变则进行保护。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电网三相相角偏移超过一定的值时,设备需要进行保护。 |
|
设置10分钟欠压保护点。 |
|
设置10分钟欠压的保护时间。 |
|
设置10分钟过压保护点。 |
|
设置10分钟过压的保护时间。 |
|
设置电网N级过压保护点。 |
|
设置电网N级过压保护时间。 |
|
设置电网N级欠压保护点。 |
|
设置电网N级欠压保护时间 |
|
设置为“使能”,当电网频率变化过快时对设备进行保护。 |
|
设置频率变化率保护点。 |
|
设置频率变化率保护时间。 |
|
设置电网N级过频保护点。 |
|
设置电网N级过频保护时间。 |
|
设置电网N级欠频保护点。 |
|
设置电网N级欠频保护时间。 |
N为一、二、三、四、五、六。
特性参数
参数名称 |
参数说明 |
备注 |
---|---|---|
设备与数据采集器无数据通信达到设定时间后,判定为通信中断。 |
-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设备在通信断链超过一定时间时,设备必须关机。 |
当“通信断链自动关机”设置为“使能”,并且设备通信断链达到一定时间(通过“通信中断时间”进行设置)后,设备将自动关机。 |
|
设置为“使能”,通信恢复后设备自动开机,反之则通信恢复后仍然需要手动开机。 |
“通信断链自动关机”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设置为“使能”时,设备与数据采集器通信断链超过“通信断链检测时间”设置的时间时,设备会按照设置的功率执行保护。 |
- |
|
设置设备与数据采集器/智能通信棒通信断链失效保护检测时间。 |
“通信断链失效保护”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通信断链后,有功功率支持的限值保护模式,包括百分比和固定值。 |
“通信断链失效保护”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设置有功功率的百分比限值。 |
“通信断链失效保护”设置为“使能”,且“失效保护有功功率模式”设置为“百分比”时关联呈现。 |
|
设置有功功率的固定值限值。 |
“通信断链失效保护”设置为“使能”,且“失效保护有功功率模式”设置为“固定值”时关联呈现。 |
|
通信断链后,无功功率支持的限值保护模式,包括Q/S和功率因数。 |
“通信断链失效保护”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设置无功功率的Q/S限值,单位%。 |
“通信断链失效保护”设置为“使能”,且“失效保护无功功率模式”设置为“功率因数”时关联呈现。 |
|
设置无功功率的功率因数限值。 |
“通信断链失效保护”设置为“使能”,且“失效保护无功功率模式”设置为“Q/S”时关联呈现。 |
|
设置设备启动时功率逐步上升的时间。 |
- |
|
设置设备关机时的功率变化速度。 |
- |
|
设置为“使能”,则设备接收到限功率0%指令以后关机;设置为“禁能”,则设备接收到限功率0%指令以后不关机。 |
- |
|
设备夜间能够保持监控功能,该项设置可以使监控功能在夜间维持较低功耗。 |
- |
|
供直流侧无供电时软件版本升级使用。 |
在启动升级后,若“延迟升级”设置为“使能”,升级过程先完成升级包的加载,待直流侧供电正常且满足激活条件时,设备自动完成激活过程。 |
|
高电压穿越,即电网异常出现短时高电压时,设备不能立即脱离电网,需要支撑一段时间。 |
- |
|
设置触发高电压穿越的阈值。阈值设置需要符合当地电网标准要求。 |
“HVRT”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高电压穿越过程中,设备需要发出正序无功功率对电网进行支撑,该参数用于设置设备发出正序无功功率的大小。 例如,将“HVRT正序无功补偿因子”设置为“2”,则在高电压穿越过程中,交流电压每上升10%,设备发出的正序无功电流增加量为额定电流的20%。 |
||
高电压穿越过程中,设备需要发出负序无功功率对电网进行支撑,该参数用于设置设备发出负序无功功率的大小。 例如,将“HVRT负序无功补偿因子”设置为“2”,则在高电压穿越过程中,交流电压每上升10%,设备发出的负序无功电流增加量为额定电流的20%。 |
||
低电压穿越,即电网异常出现短时低电压时,设备不能立即脱离电网,需要支撑一段时间。 |
- |
|
设置触发低电压穿越的阈值。阈值设置需要符合当地电网标准要求。 |
“LVRT”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低电压穿越过程中,设备需要发出正序无功功率对电网进行支撑,该参数用于设置设备发出正序无功功率的大小。 例如,将“LVRT正序无功补偿因子”设置为“2”,则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交流电压每下降10%,设备发出的正序无功电流增加量为额定电流的20%。 |
||
低电压穿越过程中,设备需要发出负序无功功率对电网进行支撑,该参数用于设置设备发出负序无功功率的大小。 例如,将“LVRT负序无功补偿因子”设置为“2”,则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交流电压每下降10%,设备发出的负序无功电流增加量为额定电流的20%。 |
||
低电压穿越过程中,有功电流与低穿前一时刻有功电流的比例系数。 |
||
低电压穿越过程中,设备需要对发出的无功电流进行限幅。 例如,将“LVRT无功电流限幅百分比”设置为“50”,则在低电压穿越期间,设备的无功上限为额定电流的50%。 |
||
当“电网故障零电流模式”使能时,在LVRT过程中,电网电压小于“LVRT零电流模式阈值”,按照零电流模式执行,否则按照“LVRT模式”设置的模式执行。 |
||
设置LVRT模式。可选择的模式为:零电流模式、恒电流模式、无功优先模式、有功优先模式。 |
||
设置设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
- |
|
用于设置进行电压穿越时,是否需要屏蔽电压保护功能。 |
“LVRT”或“HVRT”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设置LVRT/HVRT恢复阈值。 |
|
|
故障穿越过程中,发出有功电流最大值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比。 |
- |
|
故障穿越恢复过程中,有功电流恢复到故障穿越前一时刻有功电流的速度。 |
- |
|
设置电网故障零电流模式功能是否使能。 |
- |
|
仅针对VDE4120可设。 |
-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电网电压超过某一定值时,设备通过输出无功功率和降低有功功率的方式,抑制电压上升。 |
-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电网电压超过某一定值时,设备必须发出一定量的无功功率。 |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输出电压超过某一定值时,设备必须按照一定的斜率进行有功功率降额。 |
- |
|
设备根据电网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的比“U/Un(%)”,实时调整有功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比值P/Pn。 |
- |
|
设备根据P-U曲线从响应到调整结束的时间。 |
-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电网频率在额定值附近变化时,需要设备根据“调频控制调差率”对有功功率输出进行微调,以协助电网频率稳定时,需要将此参数设置为“使能”。 |
- |
|
设置有功功率输出的调差率。 |
“调频控制”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设置一次调频触发频率阈值,例如设置为0.1Hz,则在基准频率±0.1Hz范围内不会响应一次调频。 |
- |
|
设置一次调频有功功率变化梯度。 |
- |
|
设置一次调频有功功率调节上限。 |
- |
|
设置一次调频延迟响应时间。 |
- |
|
设置为“使能”,当电网频率超过过频降额触发的频率时,设备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有功功率降额。 |
- |
|
设置过频降额的截止频率点。 |
|
|
设置过频降额的截止功率点。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电网频率超过某一设定值时,设备输出的有功功率要进行降额。 |
||
设置过频降额的退出频率。 |
||
设置过频降额功率下降的速度。 |
||
设置过频降额功率恢复的速度。 |
||
设置频率检测滤波时间。 |
- |
|
设置响应过频降额时频率达到退出频率后延时退出时间。 |
- |
|
设置频率达到过频降额触发频率后过频降额延时生效时间。 |
- |
|
设置是否使能过频降额滞环。 |
- |
|
某些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电网频率低于“欠频升功率触发频率”,需要设备增大有功功率输出,以协助抬升电网频率,需要将此参数设置为“使能”。 |
- |
|
设置欠频升功率恢复的速度。 |
“欠频升功率”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设置欠频升功率的截止频率点。 |
||
设置欠频升功率的截止功率点。 |
||
设置欠频升功率的触发频率点。 |
||
设置欠频升功率的退出频率。 |
||
配置USB运维端口状态为“永久开启”、“空闲关闭”、“永久关闭”。 |
- |
|
远程临时唤醒USB运维接口,唤醒后空闲4小时自动关闭。 |
- |
|
电网短时中断快速启动 |
默认为“禁能”。设置电网短时中断恢复后快速启动功能是否使能。 |
- |
微网适应性 |
默认为“禁能”。 PCS和柴油发电机并列运行并且PCS工作在PQ模式时,需要将该参数设置为使能。当“微网适应性”使能时,PCS电流源并网时在原有国家码特性基础上支持更高的光储比。 |
该参数如配置错误,可能导致Smart PCS运行异常。 |
工作模式 |
默认为“PQ”,开局时需要设置工作模式,离网场景设为“VSG”,并网场景设为“PQ”。 |
该参数设置后,设备会关机。 |
电枢电阻标幺值 |
默认值为“2”。虚拟同步机电枢绕组的电阻标幺值。 |
“工作模式”为“VSG”时关联呈现。 说明:
为专业人员调试设置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设备运行异常。 |
电枢感抗标幺值 |
默认值为“1”。虚拟同步机电枢绕组的感抗标幺值。 |
|
VSG惯性时间常数 |
默认值为“1”。虚拟同步机的虚拟转子在额定转矩作用下从静止启动到转速达到额定值所需的时间。 |
|
P-F调节系数 |
默认值为“1”。虚拟同步机额定有功对应的频率偏差。 |
|
Q-V调节系数 |
默认值为“3”。虚拟同步机额定无功对应的电压偏差。 |
|
P-V调节系数 |
默认值为“0”。虚拟同步机额定有功对应的电压偏差。 |
|
Q-F调节系数 |
默认值为“0”。虚拟同步机额定无功对应的频率偏差。 |
|
VSG输出电压校正系数 |
默认值为“100”。修正变压器变比误差带来的偏差。 |
|
VSG输出频率校正系数 |
默认值为“100”。修正PCS输出频率偏差。 |
|
VSG频率阻尼系数 |
默认值为“7.2”。虚拟同步机阻碍频率变化的功率系数。 |
|
VSG励磁时间常数 |
默认值为“0”。虚拟同步机的励磁到额定电压所需的时间。 |
|
VSG励磁阻尼系数 |
默认值为“0”。虚拟同步机阻碍电压变化的功率系数。 |
|
有线载波同步 |
设置有线载波同步使能或禁能。默认为“禁能”。 |
- |
有线载波同步延时补偿 |
默认值为“0”。有线载波同步延时补偿值。 |
“有线载波同步”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有线工频同步 |
设置有线工频同步使能或禁能。默认为“禁能”。 |
- |
有线工频同步延时补偿 |
默认值为“0”。有线工频同步延时补偿值。 |
“有线工频同步”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VSG同期控制电压调节量(%) |
默认值为“0”。PCS在VSG模式下的控制输出电压调节量。 |
|
VSG同期控制频率调节量(%) |
默认值为“0”。PCS在VSG模式下的输出频率调节量。 |
|
运行场景[1] |
系统工作的并离网场景,默认值“并网”。 |
修改后的参数提交,需输入用户登录密码认证。 |
谐波优化类型[1] |
电能质量优化对象是谐波电压或谐波电流。默认值“谐波电压优化”。 |
修改后的参数提交,需输入用户登录密码认证。 |
工作模式自动切换[1] |
默认值“禁能”。 禁能:表示并网和离网之间切换,PCS要先关机再切换。 使能:表示并网和离网之间切换,PCS不关机可实现并离网自动切换。 |
- |
工作模式切换过渡时间[1] |
默认值“60”。PCS工作模式切换,其他指令生效的时间。该参数取值范围[10,300]s。 |
- |
注[1]:SmartLogger V300R023C10及之后版本支持该参数设置。 |
功率调节参数
参数名称 |
参数说明 |
备注 |
---|---|---|
设置为“使能”,设备响应远程端口的调度指令;反之则设备将不再响应远程端口的调度指令。 |
- |
|
设置调度指令维持的时间。 |
当设置为0时,调度指令永久生效。 |
|
设置设备有功功率变化速度。 |
“远程功率调度”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按照固定值形式调节设备的有功功率输出。 |
||
按照百分比形式调节设备的有功功率输出。 |
||
设置设备无功功率变化速度。 |
||
设置设备的功率因数。 |
||
设置设备无功功率。 |
||
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电网公司会要求设备能够在夜间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保证本地电网的功率因数能够达到要求。 |
“隔离设置”设置为“输入不接地,带变压器”时关联呈现。 |
|
设置为“使能”时,设备按照“夜间无功功率补偿”设置值进行无功功率输出;反之,设备则按照远程调度指令执行。 |
“夜间无功”设置为“使能”时,关联呈现。 |
|
夜间无功使能且直流无输入时,如果没有远程调度,则响应此命令。 |
- |
|
设备根据电网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的比“U/Un(%)”,实时调整输出的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Q/S。 |
- |
|
设置设备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模式。 |
- |
|
设置设备Q-U调整生效延时时间。 |
- |
|
设置视在功率基准值的百分比。设备实际运行的视在功率大于此值时,启动Q-U特征曲线调度功能。 |
- |
|
设置设备退出Q-U调度时的P/Pn。 |
- |
|
设置设备Q-U调整时的最小功率因数。 |
- |
|
设备根据有功功率与有功最大值的比值“P/Pmax”,实时调整无功功率与有功最大值的比Q/Pmax。 |
- |
|
设备根据电网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的比“U/Un(%)”,实时调整功率因数。 |
- |
|
设置PF-U曲线中,对电网电压滤波的时间。 |
- |
|
设备根据P/Pn(%)实时调整输出的功率因数cosφ。 |
- |
|
设置按照(cosϕ-P)曲线,进行无功补偿的触发电压值。 |
- |
|
设置按照(cosϕ-P)曲线,进行无功补偿的退出电压值。 |
- |
|
无功功率调节中,无功功率到达目标值的调整时间。 |
- |
|
构网控制有功调频死区 |
设置调频控制死区的频率。 |
- |
构网控制无功调压死区 |
设置调压控制死区的电压。 |
- |
构网控制有功调频系数 |
调频控制有功功率变化量标幺值与频率变化量标幺值的比值。取值范围[0.0,200.0]。 |
- |
构网控制无功调压系数 |
调压控制无功功率变化量标幺值与电压有效值变化量标幺值的比值。取值范围[0.0,50.0]。 |
- |
构网控制调压无功增量限幅 |
调压控制无功变化量的限幅百分比,可设置上限为3倍“视在功率基准”标幺值。取值范围[0.0,300.0]。 |
- |
构网控制调频有功增量限幅 |
调频控制有功变化量的限幅百分比,可设置上限为“有功功率基准”标幺值。取值范围[0.0,100.0]。 |
- |
基准功率
参数名称 |
设置说明 |
---|---|
视在功率基准 |
设置功率调度的视在功率基准值,该值不大于最大视在功率。 |
有功功率基准 |
设置功率调度的有功功率基准值,该值不大于最大有功功率。 |
电量校正
参数名称 |
设置说明 |
---|---|
累计发电量校正系数,保证上报发电量与实际并网点发电量一致。 |
|
累计吸收电量校正系数,保证上报发电量与实际并网点吸收电量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