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
B |
|
绑定 |
网卡绑定,也称作网卡捆绑。就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物理网卡绑定成一个虚拟网卡,以提供负载均衡或者冗余,增加带宽的作用。当一个网卡坏掉时,不会影响业务。 |
保险箱 |
存储系统中为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采用的一种技术。主要保存系统重要数据。 |
保险箱盘 |
组成保险箱的硬盘。 |
备份 |
在备份介质上创建数据副本的过程。数据副本用于在将来源数据被破坏、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下恢复数据。 |
备份窗口 |
指在用户正常使用的业务系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对业务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备份的时间间隔,或者说是用于备份的时间段。备份窗口根据操作特性来设定。 |
边界扫描 |
一种在集成电路的输出连接中运用移位寄存器的测试方法。一个集成电路经常连接到下一个。一些数据流穿过这一系列连接的集成电路,通过观察受电路条件影响后的反馈数据流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这一系统由IEEE standard 1149.1(有时也称为“联合测试行动组”)定义。 |
波特率 |
传输线路上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一般来讲,传输线路只有两种信号状态,波特率就是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底层传输技术会占用一些带宽,因此用户数据不一定按照线路额定的波特率进行传输。 |
扳手 |
固定于模块结构件上,用于将模块推入或拔出机箱等槽位的机构,结构较复杂,有省力功能。 |
C |
|
Cache命中率 |
在读操作过程中,从Cache中直接命中的I/O占所有I/O操作的百分比。 |
槽位 |
机框中由上下导轨确定的位置,用于插入并固定单板。 |
重复数据删除 |
重复数据删除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粗粒度冗余数据的数据压缩技术。在重复数据删除过程中,数据块只保留一个副本,在使用到某一数据块的地方保留一个到该数据块对应的唯一副本的链接。由于只保留数据块的一个副本,重复数据删除可以减少对存储容量的需求。 |
重构 |
当RAID组中某成员盘出现故障时,恢复故障盘中数据的过程。 |
串口 |
串行端口,一个输入/输出端口(通道),它可以以每次一位的方式从计算机的CPU或通信设备上接收数据或是向它们发送数据。串行端口用于串行数据通信以及许多外围设备的接口,如:鼠标和打印机。 |
磁盘阵列 |
多个磁盘设备的集群,组成典型存储区域网络磁盘设备。这些阵列在设计,容量,性能和其他特征上各不相同。 |
存储单元 |
存储单元是对备份存储介质的逻辑抽象。存储单元与真实的备份介质关联,用于存储备份数据。 |
存储系统 |
一个集成的系统,包括存储控制器、存储阵列、主机总线适配器等存储设备,各存储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以及所有的控制软件。 |
D |
|
带宽 |
网络中传输线路或通道能够承载的传输频率的范围。它实际上是传输线路或者通道上最高和最低频率之间的差。带宽越大,数据传输越快。 |
带内管理 |
是指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网络的承载业务信息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传送。带内管理提供用户以命令的方式管理阵列设备。通过业务通道即I/O读写通道下管理的命令,这样的好处是速度快、传输稳定、而且不需要走另外的管理网口。 |
带外管理 |
带外组网过程中使用的管理方式。带外管理模式中,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网络的承载业务信息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传送。 |
单点故障 |
一种故障,网络中的某个节点失败就会中断网络数据的传输,并且不能自动恢复。此处某个节点可以是接口、单板等部件、整台设备或通信链路。 |
掉电保护 |
当外部电源断电后,交流电源模块可以依赖电池供电,保证Cache中的数据安全。 |
导风罩 |
用于优化散热风道,可提升系统散热能力。 |
F |
|
反向同步 |
原生产设备恢复业务时从容灾设备恢复数据的过程。 |
负载均衡 |
调节系统、应用组件和数据以使应用I/O或计算请求尽可能平均分散到各个系统物理资源。 |
G |
|
固件 |
硬件器件中可编程的软件部分,通常为写入EROM或EPROM中的担任系统最基础、最底层工作的软件,具备软件的可升级性。 |
管理接口模块 |
集成了一个或多个管理网口的模块。 |
管理网口 |
控制框与维护终端相连的网口,主要提供给远程维护终端使用。随用户环境的变化,可以修改管理网口的IP。 |
管理网络 |
提供用于传输和处理网络管理功能相关的信息手段的实体。 |
H |
|
回写 |
一种缓存技术,在回写缓存技术中,一旦数据写到缓存中,就会发送写请求已完成信号,而把数据写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的实际操作将会延迟执行。回写缓存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潜在问题,即应用程序在接到写完成信号之后可能会进行一些其他操作,而在数据被真正写入非易失性介质之前系统失效,此时就会导致介质上的数据与后续操作的不一致性。出于这个问题,良好的回写缓存实现时要有在系统失效期间(包括电源失效)保护缓存内容,当系统重启时再写入介质的机制。 |
J |
|
级联 |
通过连接线缆为存储系统接入更多的硬盘框,实现存储系统容量扩充的操作。 |
级联模块 |
用于级联的部件。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TCP/IP协议簇中的网络管理协议。该协议允许远程用户查看和修改网元的管理信息。其目的是保证管理信息在任意两点间传送。采用轮询机制,提供最基本的功能集。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中,软硬件代理均能监视网上多种设备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报告给网络控制台工作站。关于每个设备的控制信息用一种结构(称为管理信息结构块)来维护。 |
交流电源模块 |
外部交流输入电源转为内部使用电源的模块。 |
脚本 |
用于执行某项操作的数据库语句的集合。 |
接口模块 |
承载业务或管理接口的现场可更换模块。 |
精简LUN |
主机可访问的一个逻辑硬盘,按用户实际使用容量从精简池中动态分配存储资源。 |
静态优先级模式 |
一种双活仲裁模式。在发生双活仲裁时,固定由优先站点仲裁获胜。 |
K |
|
拷贝状态 |
pair的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说明源LUN的数据正在向目标LUN同步。 |
控制框 |
控制框是承载了控制器的机框,对外提供存储服务。它是存储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一般由控制器、电源、风扇等部件组成。 |
控制器 |
存储系统中承载业务处理的核心模块,物理上包含系统级的CPU、内存等器件。 |
快照 |
一种数据备份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地为一个数据对象产生完全可用的副本,它包含该数据对象在某一时间点的映象。 |
快照副本 |
快照LUN的一个拷贝,该拷贝也是一个快照LUN。 |
L |
|
垃圾回收 |
GC全称Garbage Collection,即垃圾回收,由于NAND Flash不能重复编程,当主机修改相同LBA的数据时,SSD会将新数据写入不同的Flash地址中,并将原数据标记为无效,多次的数据修改和更新后会导致大量的Block中含有部分有效的page和部分无效的page,最终导致没有全新的空白块供新数据的写入,GC操作过程就是将多个Block中的有效数据搬移到新的Block中,并将这些迁移走有效数据的Block擦除作为空白块供后续新写入数据使用。 |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
一种定义了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两种角色,其中浏览器端通过IE浏览器发送业务请求,服务器端是业务的提供方。 |
流媒体 |
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上连续传输的实际媒体,它融合了流媒体数据采集、压缩、编码、存储、传输及终端播放、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在低带宽环境下实时提供高质量的影音效果。 |
路由 |
网络流量从源到目的所走的路径。路由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动态调整。 |
逻辑单元 |
位于SCSI目标内部,能够执行I/O命令的实体。SCSI I/O命令被送往某个目标之后,该目标内部的逻辑单元执行送来的命令。每个SCSI物理硬盘一般有一个逻辑单元。磁带驱动以及阵列控制器可能有多个逻辑单元,分别处理不同的I/O命令。阵列控制器中的每个逻辑单元都对应于一个虚拟硬盘。 |
逻辑单元号 |
指的是一个用于SCSI总线的唯一的识别号,总线使它能区别其他八个设备(它们每个都是一个逻辑单元)。 |
LUN格式化 |
在逻辑驱动器的数据区上写零,并且生成相应的奇偶位,使逻辑驱动器处于就绪状态的操作过程。 |
LUN快照 |
一种为LUN创建的快照,这个快照是可读、可写的,主要用于从LUN的某个时间点的数据提供出一个快照LUN。 |
LUN迁移 |
一种将LUN数据在不同的物理存储空间之间迁移的方法,同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主机业务的不间断运行。 |
LUN映射 |
存储系统将LUN与应用服务器相对应,使应用服务器能够使用存储资源。 |
拉手 |
固定于模块结构件上,用于将模块推入或拔出机箱等槽位的机构,结构较简单,无省力功能。 |
M |
|
命中率 |
在Cache中命中的I/O占总I/O个数的比例。 |
磨损均衡 |
Wear Leveling即磨损均衡,NAND Flash的使用有擦写寿命的限制,通常SLC为100K次,MLC 3K次左右,如果某Block擦写寿命耗尽,则该block不能再被使用。如果某部分的Flash寿命提前耗尽,相当于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减小了冗余空间,所以最好的情况是所有的Flash颗粒的磨损一致,差不多在相同的时间到达寿命极限,基于此所作的将数据更新导致的Flash的擦写均匀分到每个Flash颗粒中的管理算法叫做磨损均衡算法。 |
目标LUN |
某项操作的目标数据所在LUN。 |
目标器 |
能够接收SCSI命令的系统组件。 |
N |
|
NVM Express |
一种主机控制器接口。这种接口包含了一个寄存器接口和一个命令集。寄存器接口和命令集是专为基于PCIe的SSD设计的。 |
NVMe SSD |
一种NVMe接口的固态硬盘。这种接口的硬盘和其他固态硬盘相比,性能更高、时延更低。 |
内置FRU告警指示灯 |
指示控制板没有问题,但是控制板内部的FRU存在故障,如风扇和内存。 |
内双活 |
8控组网下,通过持续镜像、后端全共享和3副本技术,存储系统可以容忍控制器8坏7 (one by one),任意两个控制器同时故障,或任意一个控制框故障 。 |
P |
|
Palm规格NVMe SSD |
Palm规格NVMe SSD是一种长 160mm*宽79.8mm*厚9.5mm尺寸(非3.5&2.5英寸)的NVMe SSD。 |
Q |
|
启动器 |
能够在一个I/O总线或网络上发起I/O操作的系统组件。 |
前端端口 |
控制框与业务侧相连的端口,主要完成业务数据传输工作。前端端口有SAS、FC、iSCSI类型。 |
全局垃圾回收 |
全局垃圾回收是统一考虑存储阵列层面的碎片空间整理和盘片内部的垃圾回收,通过存储阵列对业务的理解以及盘片固件的配合,盘控协调使用颗粒超配空间、存储阵列通知盘片不进行无效数据搬移、存储阵列控制空间释放方式来减少盘片内部垃圾回收开销等技术,实现盘片和控制器在全局范围可以消耗更少的超配空间降低成本和获取更大整体寿命的专业技术。 |
全局磨损均衡 |
全局磨损均衡是指在存储阵列范围,利用存储阵列的空间分配和写入算法,在考虑单盘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实现盘片间均衡的磨损,避免单盘过度写入而先于其他盘失效,实现单盘寿命最大限度贡献于阵列寿命的专业技术。 |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
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GSM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 |
前端共享卡 |
在存储设备上,所有控制器共享前端接口模块。 |
R |
|
RAID级别 |
指不同冗余类型在逻辑驱动器上的应用。它可以提高逻辑驱动器的故障容许度和性能,但也会减少逻辑驱动器的可用容量,每个逻辑驱动器都必须指定一个RAID级别。 |
热插拔 |
一项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技术,能保证从正在运行的系统中,按照规定插入或拔出功能模块,不对系统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
容灾 |
一种降低灾难损失的系统部署方案。部署一套和生产相当的灾备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个备用,以便在生产系统故障时能够保存生产数据,在生产系统恢复前将应用切换到灾备系统中运行,生产系统恢复后将应用重新切换到原生产系统中运行。 |
冗余 |
在系统或设备完成任务起关键作用的地方,增加一套以上完成相同功能的功能通道、工作元件或部件,以保证当该部分出现故障时,系统或设备仍能正常工作,提高系统可靠性。 |
S |
|
闪存转换层 |
FTL全称Flash Translation Layer,即Flash转换层。由于NAND Flash不能按字节写入,编程之前需要先擦除,FTL主要作用包括组织管理主机数据,使其有序排布在SSD的各NAND Flash颗粒上,维护逻辑块地址(LBA)到Flash物理地址(PBA)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垃圾回收、磨损均衡、坏块管理等。 |
输入/输出 |
计算机系统主存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移动过程。I/O是一个合称,表示将数据读入计算机系统主存的操作,以及将数据从计算机系统主存写到其它位置的操作。 |
数据流 |
对从源系统中抽取的数据进行过滤、集成、计算、汇总等处理,发现并解决源系统中抽取数据不一致,删除非法数据,使处理后的数据符合目标系统对输入数据的要求。 |
数据迁移 |
数据从原数据空间迁移到另外新的数据空间,且数据格式和大小都不改变。 |
数据压缩 |
这是一种通过解码数据进而使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占据更少存储空间或更少带宽的方式。 |
数据源 |
DS是可以持久化BO的系统、数据库或文件等。每个不同的数据库实例或数据库用户代表不同的数据源。 |
双活 |
一种存储增值服务。HyperMetro指两套存储的数据集能以同一个数据集的模式提供存储服务,实现业务负载分担和故障时业务无中断切换。 |
双活域 |
一种双活配置对象。多台存储阵列和仲裁服务器组成双活域,在双活域上可创建双活服务。 |
双活租户pair |
一种具有双活性质的租户对关系。一对租户建立双活关系后,两个租户中的数据集互为冗余,以一个数据集的视图对客户端提供存储服务,实现故障时业务无中断切换。 |
松不脱螺钉 |
指拧松螺钉后,螺帽和螺钉不会从附属体脱离的螺丝钉。 |
T |
|
透写 |
一种缓存技术,在透写缓存技术中,只有在数据已经安全地写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去之后,才会发写请求完成信号。在透写缓存技术中,写操作的执行性能与无缓存系统的性能相仿;但是,因为写的数据保留在缓存中,所以后续的对该数据的读操作的执行性能将会大大提高。 |
TRIM |
TRIM是一种快速删除盘片上数据的方法。主机下发TRIM命令告诉SSD某段LBA地址范围内的数据不再需要了,SSD就可以快速的释放这部分数据占用的NAND Flash空间。SSD内部在进行GC操作的时候,就不会搬移已被trim标记的这部分数据,从而减少GC时需要搬移的数据量,减小写放大。 |
拓扑 |
一个局域网内或者多个局域网之间的设备连接所构成的网络配置或者布置。 |
U |
|
U型固定支架 |
一个形状类似字母“U”的结构件,装配于机箱挂耳与机柜方孔条之间(选配),用于调整机箱与机柜方孔条的相对位置。 |
W |
|
网关 |
将两个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段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它的作用就是对两个网络段中的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相互的翻译转换。 |
维护终端 |
用串口或管理网口连接并维护系统的计算机设备。 |
误码 |
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信号间的比特不一致。 |
误码率 |
衡量通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指某一个时间段内数据传输出错的位数与所接收到的总位数之比。误码率越低,代表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品质越好。 |
X |
|
现场可更换单元 |
电子设备中的一块电路板,一个零件或者一个组件。用户或者技术员能够快速容易地从个人电脑(PC机)或电子设备上取下和更换,不需要把整个产品或系统送去维修。 |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
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之间(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系统级接口的独立处理器标准。SCSI标准定义了命令、通信协定以及实体的电气特性(换成OSI的说法,就是占据了实体层、链接层、通信层、应用层),最大部份的应用是在存储设备上(例如硬盘、磁带机);但,其实SCSI可以连接的设备包括有扫描仪、光学设备(像CD、DVD)、打印机……等等,SCSI命令中有条列出支持的设备SCSI周边设备。理论上,SCSI不可能连接所有的设备。一种把主机与存储器(如磁盘驱动器等)连接起来的短距离(25米或更短)协议。一般使用铜缆,故SCSI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古老的连接计算机与存储器的方法。由于距离受限、不支持光纤,导致向SAN过渡。 |
写放大 |
实际写入NAND Flash的数据的总量,包括I/O写过程中直接产生的写入数据量、各种后台操作额外产生的写入数据量(典型的就是后台GC操作),使得NAND Flash真正承载的写入数据量超过了主机写入的数据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写放大。 |
写放大因子 |
WAF全称Write Amplification Factor,即写放大因子,是NAND Flash实际写入数据量和主机写入数据量的比值。在没有数据压缩的情况下,写放大因子最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1,但是由于NAND Flash写入之前必须进行擦除的特点,所以写放大因子是达不到理想情况的,会大于1。写放大因子受Over provisioning空间大小和自身GC算法的影响,写放大因子越大,SSD的磨损寿命消耗越快,性能越低。 |
心跳 |
心跳是两个设备之间发送的无需应答的报文,用于报告设备自身工作正常。心跳在高可用性的软件中负责节点间通信、故障判断和事件触发。 |
Y |
|
业务数据 |
业务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用户信息和网络信息。 |
业务网口 |
用于存储业务的网口。 |
一次性写入多次读出 |
一种数据保护方式。信息写入后,可以被读取,但不能被改写。 |
异步远程复制 |
远程复制技术的一种,当主站数据发生更新时,不必等待数据更新同步到镜像站,则返回主机更新完成,目的是减少由于数据镜像而造成得性能下降。 |
应用服务器 |
一种计算机设备,为网络上的一个业务处理节点,里面运行有数据业务的应用程序。 |
硬盘定位 |
定位硬盘的位置,即确定硬盘所在存储系统的具体框号和槽位号。 |
硬盘框 |
主要由级联模块、硬盘模块、电源、风扇模块等组成。可以通过级联多个硬盘框提高存储容量。 |
硬盘利用率 |
硬盘中已经使用的容量占总的可用容量的比例。 |
硬盘托架 |
用于承载硬盘的托架。 |
硬盘域 |
一种硬盘组合方式,由多块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硬盘组合而成。不同的硬盘域间相互隔离,如果将不同的业务承载到不同硬盘域中,就隔离了业务之间的性能影响和故障影响。 |
用户界面 |
用户和系统的操作接口。 |
预拷贝 |
系统通过监控发现RAID组中某成员盘即将失效时,将即将失效成员盘中的数据提前拷贝到热备盘中,这种技术就叫预拷贝。 |
源LUN |
源数据所在的LUN。 |
远程复制 |
容灾备份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保持远程数据同步和实现灾难恢复的基础。它利用物理位置上分离的存储设备所具备的远程数据连接功能,在远程维护一套数据镜像,一旦灾难发生时,分布在异地存储器上的数据备份并不会受到波及。远程复制按请求镜像的主机是否需要远程复制站点的确认信息,又可分为同步远程复制和异步远程复制。 |
Z |
|
脏数据 |
当缓存中的数据比后台存储的数据更新时,那么该数据就被称做脏数据。 |
质询握手验证协议 |
采用3次握手对对端的身份进行周期性验证的方法。链路建立连接的过程中,验证方给对端发送一个“challenge”消息,对端则回应一个通过“单向哈希”函数计算出的数值。验证方根据自行计算出的预期哈希值对返回值进行校验;如果两值相符,验证通过。盘问握手验证协议可以防止重放攻击。 |
仲裁服务器 |
一种能提供仲裁服务的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能够为集群或者HyperMetro提供仲裁服务,防止多个应用服务器对资源的冲突访问。 |
仲裁服务器模式 |
一种双活仲裁模式。在发生双活仲裁时,由仲裁服务器决定哪端仲裁获胜。 |
子网 |
可以按照某种原则(如按地域划分)将一个比较大的网络结构分解为几个相对较小的网络结构,以方便操作员对网络的管理。在拓扑视图中,把这种相对较小的网络结构称为子网。 |
子网掩码 |
IP协议中应用的决定网络段落包去向的技术,以二进制格式存于设备中,与IP地址相对应。 |
ZONE |
FC SWITCH上的ZONE功能类似于以太网交换机上的VLAN功能,它是将连接在SAN网络中的设备(主机和存储),逻辑上划到为不同的区域内,使得不同区域中的设备相互间不能FC网络直接访问,从而实现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相互隔离。 |
智能硬盘框 |
与传统硬盘框相比,除了提供存储的硬盘单元,更通过配置ARM芯片和DDR内存或者其他计算模组获得计算能力,实现了将控制器的部分运算卸载在硬盘框,让运算在离数据更近的地方高效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