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多区域邻接
产生原因
OSPF在区域内选路是最短路径优先,但当区域间路径最短时,还是会优选区域内路径。如果某个区域的某段路径是高速链路,按照OSPF协议要求,该链路所在接口只能属于一个区域,其他区域的路由无法同时使用此段高速链路进行传输,只能选择低速链路。目前通过配置多个子接口,每个子接口分别使能到不同区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此方法的缺点在于使能多个子接口,需要为每个子接口配置独立的IP地址,这样会发布很多IP地址,增加路由总量。为了解决上述缺陷,OSPF多区域邻接特性(OSPF Multi-Area Adjacency)应运而生。
OSPF多区域邻接特性是一种将OSPF接口复用到多个区域下的技术,可以实现一条路径在多个区域共用。
如图6-29所示,在区域Area1中,DeviceA和DeviceB之间的链路是高速链路。
如图6-29a所示,配置OSPF多区域邻接之前,Area2中DeviceA到DeviceB的流量是沿区域内低速路径DeviceA->DeviceC->DeviceD->DeviceB转发。
如图6-29b所示,配置OSPF多区域邻接之后,DeviceA和DeviceB之间建立了多区域邻接接口,该多区域邻接接口属于Area2,因此Area2中DeviceA到DeviceB的流量沿DeviceA->DeviceB这条高速链路转发。
- 接口复用,减少多区域部署情况下的OSPF接口资源的占用。
- 链路复用,避免流量绕行低速链路,优化了OSPF网络。
相关概念
多区域邻接接口:正常使能OSPF的接口为OSPF主接口,通过在OSPF主接口上使能多区域邻接建立的OSPF逻辑接口,称为多区域邻接接口,也可以称为secondary接口。多区域邻接接口的特点:
- 多区域邻接接口和主接口属于不同的OSPF区域。
- 多区域邻接接口的接口类型只能是P2P类型的,且运行独立的接口状态机和邻居状态机。
- 多区域邻接接口和主接口有相同的接口索引,共用报文发送通道,通过OSPF报文头的区域ID结合配置信息识别是否是多区域邻接接口报文。
P2P接口的多区域邻接接口使用组播发送协议报文。
非P2P接口的多区域邻接接口使用单播发送协议报文。
实现原理
如图6-30所示,在区域Area1中,DeviceA和DeviceB之间的链路是高速链路,在Area2中,DeviceA到DeviceB的流量沿区域内低速路径DeviceA->DeviceC->DeviceD->DeviceB转发。当用户希望Area2内DeviceA到DeviceB的流量也能沿DeviceA->DeviceB这条高速链路转发,则需要部署OSPF多区域邻接特性。
OSPF路由计算出Area2中最优路径为DeviceA->DeviceB,因此DeviceA到DeviceB的流量沿DeviceA->DeviceB这条高速链路转发,达到该条高速链路在Area1和Area2中共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