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LFA技术需要满足至少有一个邻居下一跳到目的节点是无环下一跳。RLFA技术既要求网络中至少存在一个节点从源节点到该节点,又需要满足从该节点到目的节点都不经过故障节点。而TI-LFA(Topology-Independent Loop-free Alternate FRR)技术可以用显式路径表达备份路径,对拓扑无约束,提供了更高可靠性的FRR技术。
IPv6 TI-LFA
如
图3-24所示,如果P空间与Q空间不相交,则不满足RLFA技术要求,RLFA无法计算出备份路径。当
DeviceB和
DeviceE之间发生故障后,
DeviceB将数据包转发给
DeviceC,但是
DeviceC并不是Q节点,没有FRR表项直接到达目的地址
DeviceF,需要重新计算。由于
DeviceC和
DeviceD之间开销是1000,
DeviceC认为到达
DeviceF的最优路径是经过
DeviceB,因此将数据包重新转回到
DeviceB,形成环路,转发失败。
图3-24 RLFA示意图![]()
TI-LFA FRR能为SRv6隧道提供链路及节点的保护。IPv6 TI-LFA FRR的实现如图3-25所示。
当
DeviceB和
DeviceE之间发生故障后,
DeviceB直接启用TI-LFA FRR备份表项,给数据包增加新的路径信息(
DeviceC和
DeviceD的End.X SID信息),保证数据包可以沿着备份路径转发。
图3-25 TI-LFA示意图![]()
正切防微环
如
图3-26所示,
DeviceB故障后,如果
DeviceA先于
DeviceF收敛,则
DeviceA会将流量转发给
DeviceF,但是
DeviceF没有收敛,仍旧沿着原路径转发,这样
DeviceA和
DeviceF之间就会形成环路。
图3-26 正切防微环![]()
为了避免微环的产生,DeviceA在DeviceB故障以后,延迟一段时间收敛,并且将流量切换到TI-LFA备份路径上。当DeviceF收敛完成后,DeviceA再收敛,收敛完成以后,流量从TI-LFA备份路径切换到收敛后路径。
回切防微环
如
图3-27所示,
DeviceB和
DeviceC之间的链路故障恢复前,数据流量沿着备份路径转发。当
DeviceB和
DeviceC之间的链路故障恢复后,如果
DeviceA先于
DeviceB收敛,则
DeviceA会将流量转发给
DeviceB,但是
DeviceB没有收敛,仍旧沿着备份路径转发,这样
DeviceA和
DeviceB之间就会形成环路。
图3-27 回切防微环![]()
为了避免微环的产生,DeviceA在故障回切以后,先通过显式指定路径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在转发的时候往数据包添加端到端路径信息(例如DeviceB的End.X SID),这样DeviceB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里的SRH路径信息将数据包转发给DeviceC。
在DeviceB节点收敛以后,DeviceA就可以取消SRH报文头,按正常IPv6转发的方式将数据包转发到Devic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