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AMP Light和TWAMP的比较
通信模型
TWAMP是IP性能监控IPPM(IP performance monitoring)工作组IP网络性能统计协议,它定义了一种跨网络的标准性能统计方法。协议自身定义两种架构:TWAMP标准框架、TWAMP Light轻量级架构。
TWAM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模式,同时定义了如下四个逻辑角色:
- Control-Client:负责建立、启动和停止TWAMP会话,并收集统计结果。
- Session-Sender:由Client调度,主动向外发送用于性能统计的探帧。
- Server:负责响应Client发起的建立、启动和停止TWAMP会话的请求。
- Session-Reflector:由Server调度,应答Sender发送过来的探帧。
TWAMP Light属于轻量级架构,发送端Controller只包含Session-Sender角色,因此,在完成性能检测过程中可以省略标准架构中控制会话的建立过程。反射端Responder仅包含标准模型中的Session-Reflector角色。
TWAMP Light简化了工作模型,发送端Controller的控制模块可以集中部署,反射端Responder的能力要求也大大降低,可以快速部署,并且还可以做到即插即用。Controller和Responder有如下功能:
- Controller:主要完成测量会话报文的发送接收、性能数据采集和计算并将最后结果上送给网管平台。
- Responder:只负责相应测量会话报文的反射。
与TWAMP标准框架相比,TWAMP Light通过静态配置来指定统计实例的参数,Responder端的统计实例参数的IP地址、UDP端口号可以通过网管的MIB功能进行配置。配置完实例后,通过TWAMP-Test报文的交互来计算出该网络的丢包率、时延和抖动等性能数据。所以,TWAMP Light不需要控制协议来协商双方的参数。TWAMP Light简化了协议的工作过程,更便于在实际应用中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