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DI监控指标
eMDI按一定的监控周期从设备上获取监控指标,并将获取到的监控数据周期性地上送到网管。eMDI支持对UDP或TCP承载的业务进行实时的质量监控和故障定位。
UDP承载的业务的指标采集方式
对UDP监控指标的计算基于对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报文的分析。RTP是一种传输层协议,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到端传送服务,广泛应用于流媒体相关的通讯和娱乐,例如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视频会议等。RTP报文由报文头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在UDP监控指标的计算中,通过分析RTP报文头中的PT字段来区分不同的业务,通过RTP报文头中的序列号来计算丢包率和乱序率,通过RTP报文头中的时间戳来计算抖动。
TCP承载的业务的指标采集方式
对TCP监控指标的计算基于对TCP报文的分析。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在TCP监控指标的计算中,通过统计监控周期内传输的TCP报文长度来计算平均速率,通过TCP报文头中的序号来计算上下游丢包率,通过TCP报文头中的时间戳和序列号来计算上下游平均双向时延。
监控指标 |
指标含义 |
算法 |
---|---|---|
RTP-LR |
统计周期内丢包率。 |
RTP-LR = 丢包数 / (收包数 + 丢包数 - 乱序数) 其中,若连续RTP报文的序列号差值大于1则为丢包,RTP报文序列号小于所接收的所有报文的最大序列号为乱序。 |
RTP-SER |
统计周期内乱序率。 |
RTP-SER = 乱序数 / (收包数 + 丢包数 - 乱序数) |
Jitter |
统计周期内的抖动。 |
Jitter = T2 – T1 其中,T1表示发送端发送第一个报文和最后一个报文的时间差,T2表示接受端接收第一个报文和最后一个报文的时间差。 |
监控指标 |
指标含义 |
算法 |
---|---|---|
MFR |
统计周期内平均比特速率。 |
MFR = 周期内收到的报文长度之和 / 实际有效流时间,单位为kbit/s。 |
UPLR |
统计周期内监控点上游丢包率。 |
在无丢包的情况下,当前发送的报文的序列号加上报文长度等于下一个报文的预期序列号。当报文序列号大于预期的序列号时,可判断上游发生丢包,丢包个数可根据平均报文大小计算。 UPLR = 上游丢包数 / (接收到的总包数 + 总丢包数) |
DPLR |
统计周期内监控点下游丢包率。 |
在无丢包的情况下,当前发送的报文的序列号加上报文长度等于下一个报文的预期序列号。当报文序列号小于预期的序列号时,判断为重传报文。重传报文数可认为是总丢包数。 下游丢包数 = 总丢包数 - 上游丢包数 DPLR = 下游丢包数 / (接收到的总包数 + 总丢包数) |
DRTT |
统计周期内监控点下游平均双向时延。 |
DRTT = T2 – T1 任意挑选接收的非重传报文,记录当前的时间戳为T1,并根据序列号和报文长度计算出下一个报文的预期序列号。当下游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的序列号大于或等于预期的序列号时,记录当前的时间戳为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