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存储池
应用服务器使用的存储空间来自于存储系统的存储池,因此,为保障应用服务器能够使用存储系统的存储空间,首先需要创建存储池。
操作步骤
- 选择“系统 > 存储池”。
- 单击“创建”。
系统右侧弹出“创建存储池”对话框。
界面展示的信息请以实际为准。
- 设置存储池的参数。相关参数信息如表表4-3所示。表4-3 存储池高级参数
参数名称
参数说明
名称
待创建存储池的名称。
[取值范围]- 名称不能重复。
- 只能包含字母、数字、“.”、“_”、“-”和中文字符。
- 长度为1~31个字符(1个中文字符占3个字符长度)。
描述
对存储池的描述。
数据加密
选择是否启用数据加密。开启后,创建的存储池中所有的加密硬盘都将启用硬盘加密特性。
- 开关关闭:创建未加密的存储池。
- 开关打开:创建加密的存储池,所选控制框中的硬盘必须都是加密硬盘。
说明:当勾选启用数据加密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密钥服务是否已完成配置。如果未配置密钥服务,系统会提醒需先配置密钥服务。具体请参见对应型号和版本的《硬盘加密用户指南》。
控制框
勾选待创建存储池所分布的控制框。
存储池容量
勾选控制框后即可浏览控制框的存储池容量信息。
在可用容量的信息展示区,系统展示了硬盘的“单盘容量”、“类型”、“硬盘总数”和“可用硬盘数量”信息。
在“需要硬盘数量”的输入框中输入用于创建存储池的硬盘数量。
说明:您也可以单击“选择”手动选择硬盘进行创建。
RAID策略
存储系统的RAID策略采用动态RAID。
动态RAID:动态RAID采用EC(Erasure Code)算法,在全SSD盘配置下,能够动态调整CKG中CK的数目,从而满足系统可靠性和容量要求。当出现某个CHUNK损坏,并且无法从存储池的成员盘以外选择新的Block时,系统使用动态方式将原来N+M分条中的数据重构至新的(N-1)+M分条中。当有新的SSD盘插入时,系统重构CKG,动态的将原来(N-1)+M分条中的数据搬移至新的N+M分条中,提升硬盘利用率。
各级别的含义如下:
- RAID 5:校验数据分散在不同的CHUNK上,每个CKG中的校验数据占用1个CHUNK的空间,允许任意1个数据CHUNK故障。如果出现2个及以上CHUNK同时故障,则整个RAID级别的CKG的数据无法恢复。
- RAID 6:校验数据分散在不同的CHUNK上,每个CKG中的校验数据占用2个CHUNK的空间,允许任意2个数据CHUNK故障。如果出现3个及以上CHUNK同时故障,则整个RAID级别的CKG的数据无法恢复。
- RAID-TP:校验数据分散在不同的CHUNK上,每个CKG中的校验数据占用3个CHUNK的空间,允许任意3个数据CHUNK故障。如果出现4个及以上CHUNK同时故障,则整个RAID级别的CKG的数据无法恢复。
热备策略
存储系统支持热备空间,用于承载失效成员盘中的数据,以保证存储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地运行。
[取值范围]
无、低(1盘)、高(2盘)、自定义(3盘)、自定义(4盘)、自定义(5盘)、自定义(6盘)、自定义(7盘)、自定义(8盘)
[默认值]
低(1盘)
说明:- 存储系统采用RAID 2.0+底层虚拟化技术,热备空间的容量分散在存储池的各成员盘上,为便于理解,该容量在DeviceManager上体现为热备盘数量。
- 即使热备空间耗尽,系统也可以利用存储池的空闲空间进行重构,保证存储系统的可靠性。
容量告警阈值(%)
当存储池的已分配容量与总容量百分比达到容量告警阈值时,系统产生告警。
设置合适的容量告警阈值将帮助您监控存储池容量的使用情况。
[取值范围]
1~95
即将耗尽容量告警阈值(%)
当存储池的已分配容量与总容量百分比达到即将耗尽容量告警阈值时,系统产生容量即将耗尽告警,该告警级别高于容量告警。
[取值范围]
2~99
说明:即将耗尽容量告警阈值要大于容量告警阈值。
定时数据保护自动删除
若开启此开关,当存储池的保护容量或已使用容量占总容量的百分比达到高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删除更早的定时HyperCDP,直到百分比降到低阈值以下。
保护容量低阈值(%)
开启并触发定时数据保护自动删除开关后,系统将自动删除更早定时HyperCDP直到保护容量占存储池总容量百分比降到该值以下。
说明:此参数只有在开启“定时数据保护自动删除开关”时才可以设置。
[取值范围]
1~95
保护容量高阈值(%)
系统允许保护容量占存储池总容量的最大值。
说明:- 此参数只有在开启“定时数据保护自动删除开关”时才可以设置。
- 保护容量高阈值必须大于保护容量低阈值。
[取值范围]
2~99
“描述”、“数据加密”、“RAID策略”、“容量告警阈值(%)”、“即将耗尽容量告警阈值(%)”、“定时数据保护自动删除开关”为隐藏选项。如需显示隐藏选项,单击“高级”即可。
- 单击“确定”。
按照界面提示完成确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