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主要目的是为了存储侧性能问题定位提供依据,如收集I/O特征的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在分析控制器CPU的性能时更加高效准确。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当前存储系统所承载的业务类型及I/O特征以及存储资源规划信息。
业务类型及I/O特征
定位存储侧性能问题之前,需要了解当前存储侧所承载的业务类型与I/O特征,便于理清和聚焦业务关注点。
- 业务类型,例如Oracle数据库OLTP业务、OLAP业务、VDI虚拟桌面业务、Exchange邮件服务等。通过对业务类型的了解及分析,便于理清当前业务需要关注IOPS还是带宽,是否对时延有较高要求等。
- I/O特征,包括I/O大小、读写比例、Cache命中率、热点分布情况。可以通过DeviceManager性能监控进行观察。通过对I/O特征的了解及分析,便于理清当前业务是随机I/O还是顺序I/O,大I/O还是小I/O,读业务为主还是写业务为主。
存储资源规划
定位存储侧性能问题之前,需要了解当前确切的存储资源规划情况,以区分故障域。用户可以通过DeviceManager管理软件或者Toolkit工具中的“信息收集”功能对存储资源规划信息进行收集。存储资源规划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产品型号规格与软件版本。
为保证控制器间负载均衡,各控制器的接口模块数量、前后端口连接数量等应保证基本相等。否则可能会造成某一控制器压力过大,而其他控制器相对压力较小的情况。
- 前后端接口模块数量与连接的数量。
对带宽型业务而言,后端端口提供带宽的接口模块数量要与前端主机端口所需带宽的接口模块数量尽量保持匹配,确保能充分发挥存储的带宽性能。
- LUN属性:包括LUN是否开启重删压缩等。
- 增值功能配置:是否配置快照、远程复制等增值功能。
由于增值特性的实现机制,会产生额外的性能开销,一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元数据操作(如LUN初始化分配空间),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较多非主机I/O(如远程复制记录和删除差异点)。因此用户需要了解存储系统当前所配置的各项增值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