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端口及硬盘性能分析
后端端口性能分析
存储系统除了盘控一体外,支持外接SAS硬盘框或智能硬盘框,这里主要讲外接硬盘框的性能分析,后端SAS或智能硬盘框的端口会对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硬盘框环路连接上。目前存储系统支持12Gb SAS端口以及100Gb RDMA端口。
由于单个端口的带宽有限,因此应当确保环路所连接的端口支持的带宽大于环路上连接的硬盘框上所有硬盘的总带宽;另一方面,随着环路上硬盘框数增多,级联链路上所消耗的时延也越大,影响后端I/O的时延,从而影响IOPS。基于上述两点,在具有足够的SAS端口的情况下:
- 建议硬盘框均匀分布在多个环路上。
- 单控上有多个后端接口模块的情况下,建议环路尽量分布在多个后端接口模块上,而不是集中使用一个后端接口模块的SAS端口。
- 单个环路级联的硬盘框数小于2。
- 硬盘框间要尽量保证对称插盘。
可以通过DeviceManager或CLI上硬盘框的编号判断环路连接情况。DAEXXX表示硬盘框编号,第一个X代表控制框号,第二个X代表十六进制环路号,第三个X代表级联深度。例如硬盘框编号分别为DAE000、DAE010、DAE020、DAE021、DAE030、DAE031。说明有四条环路,两条两框环路DAE020、DAE021和DAE030、DAE031,两条单框环路DAE000和DAE010。当前的环路连接方法符合上述的性能原则。
用户可以通过DeviceManager性能监控和CLI命令查看后端端口的各项性能指标,常用的包括后端端口利用率、总的IOPS、块带宽等。
不同版本查看到的后端端口的性能指标存在差异,请以实际界面为准。
- 通过DeviceManager管理界面进行查看。
操作入口:“监控 > 性能监控 ”。在“监控面板”可以查看后端各类型端口的典型的性能指标,如果需要查询更多的性能指标,在“分析”界面根据界面引导创建控制器的指标图表,创建成功后即可查看,创建指标图表的方法请参见创建指标图表。
- 通过CLI命令show performance port进行查看。
admin:/>show performance port port_id=CTE0.IOM.H7.P0 0.Usage Ratio(%) 1.Bandwidth(MB/s) / Block Bandwidth(MB/s) 2.Throughput(IOPS)(IO/s) 3.Read Bandwidth(MB/s) 4.Read Throughput(IOPS)(IO/s) 5.Write Bandwidth(MB/s) 6.Write Throughput(IOPS)(IO/s) 7.Average I/O Latency(ms) 8.Max. I/O Latency(ms) 9.Max Read I/O Latency(ms) 10.Max Write I/O Latency(ms) 11.Average Read I/O Latency(ms) 12.Average Write I/O Latency(ms) 13.Average I/O Latency(us) 14.Max. I/O Latency(us) 15.Max Read I/O Latency(us) 16.Max Write I/O Latency(us) 17.Average Read I/O Latency(us) 18.Average Write I/O Latency(us) Input item(s) number separated by comma:1 Bandwidth(MB/s) / Block Bandwidth(MB/s) : 535
硬盘性能分析
OceanStor Dorado V6存储系统支持的存储介质为SSD硬盘,用户在进行存储规划时,需要了解硬盘性能。
SSD盘不存在机械硬盘的旋转时延。对于访问热点明显和响应时延敏感型的I/O模型,SSD盘对比机械硬盘有极其明显的性能优势,特别是对于在许多数据库应用中常见的随机小I/O读的模型。但对于带宽型的应用来说,SSD盘比机械硬盘仅有少量的性能提升。在分层存储技术中,以SSD盘作为承载高IOPS压力的高性能层。
当出现性能问题排查存储前端无异常时,应优先排查硬盘是否达到性能上限。当硬盘达到性能极限时(硬盘利用率接近100%),存储性能受制于后端硬盘性能,IOPS和带宽性能无法提升。查看硬盘利用率可以通过DeviceManager性能监控查看。
为保证硬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建议保持硬盘的利用率低于70%为最佳。当出现大部分硬盘的利用率均大于90%时,建议对存储池加盘扩容或将业务迁移到性能更优的硬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