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策略设计
传统QoS调度策略设计建议分为有线网络和WLAN两部分,其中WLAN部分重点包含无线终端业务相关的策略设计。
基于用户、应用的场景化QoS调度策略设计,请参见“智能HQoS设计”章节。
有线调度策略设计
有线网络传统QoS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同DS域的边界处进行报文标记/重标记,并进行带宽控制。在同一DS域内部的设备通常只需要按照边界设备的标记进行队列调度。通常部署业务主要分为接入层流量识别、汇聚层/核心层DiffServ部署、出口防火墙带宽控制三个方面。
- 接入层流量识别
接入交换机作为边界交换机,在用户侧需要承担数据流的识别、分类以及流标记的工作,在实际部署的时候,接入交换机上不同的端口接入了不同的终端,在接入交换机上可以给不同的业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级,然后网络侧按优先级进行调度。
- 汇聚层/核心层DiffServ部署
汇聚层和核心层设备端口信任DSCP或802.1p,基于接入层标识的优先级实施调度策略,保证高优先级业务优先获得调度,交换机端口默认使能 trust 802.1p。
- 出口设备带宽控制
对于出口设备,同样作为DiffServ域,信任设备标识的DSCP或802.1p参数,实施QoS策略。在出口设备的WAN口上,由于受限于出口带宽,WAN口带宽参数设置需要考虑差异性。另外,根据企业广域网搭建方式不同,出口设备的QoS策略也不同:
- 广域网QoS可由企业自身管理,包括企业自建广域网、租用光纤建立专线、企业要求广域网运营商配置企业制定的QoS策略。此时,园区出口设备或PE设备无须对流量进行边界重标记。
- 广域网QoS不受企业自身控制,主要指企业租用运营商的专线网络,且运营商不信任企业网络所做的报文标记,或者双方对相同报文标记的定义不同。此时,园区出口设备可能需要对流量进行边界重标记。
WLAN调度策略设计
WLAN由于网络效率相对于有线网络普遍偏低,无线终端的体验更加敏感,因此针对无线终端QoS策略,建议考虑如下设计:
- 按照实际业务需要,限制单用户的最大带宽使用;如果规划了多个SSID,对于非关键SSID,可限制该SSID的总带宽使用。
- 在高密场景,用户对信道的抢占非常激烈,导致每个用户的上网质量变差,通常建议开启如下两个功能:
- 用户接入控制CAC(Call Admission Control)功能,基于射频的信道利用率、在线用户数目或终端信噪比,设置门限值控制用户的接入,以保证在线用户的上网质量。
- 动态调整EDCA参数的功能,动态EDCA参数调整通过感知用户数量,灵活调整物理信道竞争参数,降低碰撞几率,大大提升整体吞吐量,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 为促使终端(特别是粘性终端)能够重新关联或者漫游到信号更好的AP上,可开启快速强制用户下线功能,迫使低信噪比或者低速的终端下线。
- 对组播业务体验要求高的场景,为避免网络中低速终端对组播业务的影响,建议开启组播转单播功能,以提高组播业务的体验(例如高清视频点播业务)。
- 需要保障VIP用户体验的场景,建议开启VIP用户优先接入功能,以达VIP优先接入、调度和带宽保障。
只有802.11ax系列AP支持带宽保障功能。
典型调度策略建议
在不同企业对数据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同,例如门户网站认为Internet访问流量、网络游戏流量为重要业务;而金融行业则可能认为实时交易为重要业务,甚至超过语音业务;在金融系统,Internet访问及网络游戏的流量可能被定义为垃圾流量。因此实际网络中,应该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业务类型以及企业对各项业务的QoS诉求进行设计部署。如表3-25所示,根据工程经验给出了QoS策略典型方案,可供设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