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速
限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个别用户或者应用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使得其他用户或者应用在使用网络时无法获得充足的带宽资源而影响用户体验。
在中小型园区网络解决方案中,支持三种限速方案:即基于单用户流量的限速、基于SSID的限速和基于ACL的限速。
- 基于单用户流量的限速:适用于管理员想针对于每个用户流量进行精细化管控的场景,比如:限定VIP用户、企业员工和访客能够获取不同的带宽。
- 基于SSID的限速:适用于管理员对连接特定服务的所有用户进行综合管控场景,比如:限定所有访客用户的带宽不能超过20Mbps。
- 基于ACL的限速:适用于管理员对符合特定特征的流量进行管控的场景,比如:限制网络中的P2P流量等。
基于单用户流量的限速
设计基于单用户流量的限速方案时,首先要保证限速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网络需求。在配置用户限速值时,需要先调研一下当前网络中常用的业务和常用应用,了解一下业务诉求以及常见应用的典型带宽值。
基于单用户的限速功能分为静态限速和动态限速两种模式:
静态限速:配置了静态限速之后,单个用户的流量带宽不会超过配置的最大值。因此在配置用户静态限速值时,要参考网络中用户的诉求或单个应用的最大带宽需求来给每个终端分配带宽。不同的场景,用户使用的网络应用是不同的,例如:在办公室,邮件、音频、文件传输等是主要的应用;而在宿舍,网页浏览、在线视频、手机游戏等是主要的应用。
以客户某办公场景为例,该场景下常见的业务中占用带宽最大的是文件传输,需要至少10Mbps的带宽。因此在配置静态限速值时要满足客户业务中需要带宽最大的业务的诉求,在配置静态限速值时要大于10Mbps,同时要考虑预留部分带宽应对突发流量。以上这些数据只是办公场景中的典型情况,实际场景中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调整。
动态限速:开启动态限速功能之后,设备会根据空口是否拥塞来判定是否动态调整用户的限速值。如果设备检测空口质量持续良好,没有发生拥塞,设备会将用户的限速值设置为配置值的2倍或不限速;如果空口质量不好,持续的发生拥塞,设备会按照配置的限速值或者配置限速值的1/2进行限速。动态限速功能在设备上是默认开启的,支持配置的限速值有8Mbps、16Mbps和32Mbps几个固定值。
建议用户在实际部署时,参考实际的网络应用和业务需求选择动态限速值,例如在办公场景中,对带宽的要求比较高,可以将单用户的动态限速值配置为32Mbps;在商超的场景中,客户对带宽的要求比较低,可以将单用户的动态限速值配置为8Mbps。
说明:
1、动态限速功能只有无线用户支持,有线用户不支持;
2、设备若开启了静态限速功能之后,动态限速功能就会失效。考虑到无线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建议优先通过动态限速来限制单用户的带宽。
基于SSID的限速
设计基于SSID的限速方案时,需要首先明确SSID对应的用途及用户接入群体,比如:SSID1用于企业员工办公接入,SSID2用于访客接入,SSID3用于打印机等哑终端设备接入,明确了SSID的接入用户类型后,再明确SSID的限速范围,如表2-28所示。
SSID |
SSID用途 |
建议限制带宽 |
---|---|---|
SSID1 |
企业员工办公使用 |
50Mbps |
SSID2 |
访客无线上网 |
20Mbps |
SSID3 |
哑终端设备接入使用 |
10Mbps |
使能了基于SSID的限速之后,该SSID下面所有用户的带宽不能超过设定的限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