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B VPLS概述
定义
PBB(Provider Backbone Bridges)技术由IEEE 802.1ah规定,通过在用户MAC之前封装公网MAC,实现了用户网络与运营商网络的完全隔离。与传统的以太局域网相比较,公网MAC与用户MAC分离,既保证了网络的稳定,也降低了对公网设备的MAC转发表项数量的需求;另外,PBB对业务实例(帧格式的I-SID:24bit)的支持突破了4K VLAN ID的限制,能够满足以太传送网对转发隧道数量的需求。
VPLS虚拟专用交换网服务(Virtual Private Switched Network Service),是一种基于MPLS和以太网技术的二层VPN技术。
PBB VPLS是将PBB和VPLS结合起来的技术,在VPLS传送网中采用PBB中的MAC-in-MAC替代QinQ,减少VPLS业务中PE节点的MAC转发表项过大的压力。
目的
通常运营商采用HVPLS(Hierarchical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技术承载城域网业务。如图14-1所示,HVPLS通过将VPLS网络划分层次,减少了PW(Pseudo Wire)的数量,同时降低了信令和数据包复制的负担,解决了VPLS全网互联扩展性问题,使VPLS网络获得了大规模应用。但在HVPLS网络中,如图14-1所示,UPE(Ultimate Provider Edger)只需要学习本地用户以及需要进行通信的对端用户的MAC地址。而SPE(Switch Provider Edger)作为业务汇聚点,需要学习整个城域以太网范围内所有设备(所有UPE)和用户(所有CE)的MAC地址。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SPE需要学习的MAC地址会随之增多,导致网络的扩展性成为严重问题。
基于HVPLS所带来的问题,PBB VPLS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PBB VPLS通过将PBB技术与HVPLS技术结合,在用户报文MAC地址外封装公网设备虚拟MAC地址,使得SPE只需要学习公网设备(所有UPE)的虚拟MAC地址,而不需要学习整个城域以太网范围内所有用户(所有CE)的MAC地址,解决了SPE设备MAC地址学习压力问题,使得网络规模扩展不成问题。
受益
提高网络扩容灵活性和降低运营商成本。
从图14-2可以看出,由于HVPLS网络中SPE需要学习网络中所有用户的MAC地址,在HVPLS网络扩容时(SPE下添加UPE设备),首先要考虑SPE设备MAC学习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就需要增加SPE设备。
部署PBB VPLS后,SPE设备只需学习公网UPE设备的MAC地址,这样大大减少了SPE的MAC地址学习压力。在网络扩容时(SPE下添加UPE设备),不需考虑SPE的MAC学习压力,只需要增加UPE设备即可,可减少运营商在SPE上的投入。同时,在HVPLS网络中一个UPE设备下用户的接入数量限制为4K。与PBB技术结合后,扩展为16K。可提升UPE的用户接入能力,减少运营商在UPE上的投入。
提高网络安全性。
报文从用户侧到达公网后,会在用户MAC地址外封装公网设备虚拟MAC地址。这样就可以屏蔽用户报文的详细内容,将用户网络和运营商网络隔离,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降低维护成本。
从图14-3可以看出,HVPLS网络中SPE设备需要为每一对进行通信的UPE设备建立一条PW,造成配置和维护的成本成倍增加。
与PBB技术结合后,报文从不同UPE出来之后,可以共用一条PW,大量减少了UPE和SPE设备上PW数量,只需要做很少的配置便可完成扩容,减轻维护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