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并提供意见反馈 :
华为采用机器翻译与人工审校相结合的方式将此文档翻译成不同语言,希望能帮助您更容易理解此文档的内容。 请注意:即使是最好的机器翻译,其准确度也不及专业翻译人员的水平。 华为对于翻译的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建议您参考英文文档(已提供链接)。
静态二层组播
产生原因
组播数据经IP承载网送抵用户终端,主要有两种组播模式,即动态组播模式和静态组播模式。具体如下:
在动态组播模式下,设备只有收到某频道(组播组)第一个用户加入请求后,才会接收并下发该频道节目;而当该频道(组播组)最后一个用户退出时,设备会停止接收该组播流。动态组播方式有以下优缺点:
- 优点: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实现网络流量最小化,节省网络资源和带宽。
- 缺点:当用户接收新频道(组播组)时可能会有一定的网络时延。
在静态组播模式下,在设备上静态配置各个频道(组播组)的组播转发表项,不论下连用户是否收看,组播流都已下发到设备。静态组播方式有以下优缺点:
- 优点:
- 组播路由固定,不论有无组播数据,组播路径一直存在,从而使用户的频道切换速度快,业务感知好。
- 由于组播路径相对稳定,所以对组播源及组播范围的管理比较简单。
- 由于没有动态组播路由建立的过程,所以在首次转发时,时延较小。
- 缺点:
- 由于组播数据经过每一台设备都要进行相关配置,配置任务较重。
- 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在每一台设备上指定组播数据的下一转发起端口,有可能造成组播转发的次优路径。
- 在网络拓扑或单播路由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需要对静态组播路径进行重新配置,工作量大,不易管理。
- 在没有组播数据需要转发时,组播路由仍然存在,造成一定资源浪费,从而对网络带宽需求较大。
- 优点:
综上所述,在二层网络中建立组播转发表时,除了通过IGMP Snooping功能动态建立,还可以通过手工静态配置。可以根据网络质量、用户点播业务等实际情况来决定设备是配置成动态还是静态组播方式。
当网络带宽充足,而且用户主机需要长期从某个路由器端口接收指定组播组的组播数据流时,可以部署静态二层组播,在城域网或承载网范围内实现组播数据的稳定传输。
相关概念
静态二层组播功能包括静态路由器端口和静态组播组成员端口:
- 静态路由器端口是为了使组播流稳定地从某个路由器端口接收。
- 静态组播组成员端口是为了使指定组播组地址的数据固定往某个成员端口发送。
适用场景
静态二层组播适用VPLS网络和VLAN网络。
使用价值
部署二层静态组播功能后,组播表项不会被老化,确保用户能够长期、稳定、及时的收到指定组播组的数据流。它有以下价值:
- 管理相对简单。
- 减少网络延时。
- 避免未注册的用户收到数据报文和协议报文的攻击,提高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