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管道VPWS/VPLS
业务原理
在PE/P网元设备网络侧物理端口指定硬管道属性并预留带宽资源,划分出逻辑的硬网络。通过对VPWS或VPLS的静态PW配置硬管道属性来给用户提供IP硬管道专线业务。
点到点的IP硬管道,通过对VPWS的静态PW配置IP硬管道功能来实现。
多点到多点的IP硬管道,通过对VPLS的静态PW配置IP硬管道功能来实现。
硬管道VPWS和硬管道VPLS在IP硬管道调度模型及隧道类型上的实现是相同的。即:运营商通过网管系统确定好用户接入的PE,并规划好网络上的传输路径后,在PE之间建立硬管道的TE隧道。网管系统根据承诺给用户的接入带宽,在TE隧道的路径上逐跳预留每段链路的硬管道带宽,然后建立PW来绑定已经建好的TE隧道。
硬管道VPWS和硬管道VPLS在IP硬管道带宽配置上是有区别的。对于硬管道VPLS,建立PW连通用户在多个PE上接入的站点,并在用户接入PW上做接入带宽的限制。对于硬管道VPWS,建立PW连通用户在两个PE上接入的站点,并在用户接入PW的接口上做接入带宽的限制。这样硬管道VPWS和硬管道VPLS都能实现对专线业务进行带宽和时延保证。
Diffserv模式
IP硬管道VPWS业务使用PIPE增强模型,在配置硬管道属性时,VPWS业务切换为PIPE增强模型,不需要单独配置Diffserv命令。同时在命令行界面上支持硬管道属性和Diffserv配置命令的互斥,防止用户手工修改。
在PE节点用户侧到网络侧入口按照uniform识别用户的数据流量,区分优先级,映射VC标签优先级。在PE节点网络侧到用户侧出口按照PIPE模式处理用户的数据流量,不修改用户报文优先级。
硬管道VPWS的带宽膨胀
依据VPWS业务报文封装标准,接入侧用户的数据流量从公网出接口发出时增加了公网封装首部,导致报文长度增加,因此用户接入带宽在公网侧存在带宽膨胀。
所以网管系统在做IP硬管道带宽校验和预留时,需要使用接入侧用户带宽按比例膨胀后,在公网侧主接口硬管道宽中进行带宽预留。
假设PE从CE设备收到的报文长度为L1(包括CRC),PE发到公网链路上的报文长度为L2,公网接口为2层VLAN TAG的以太接口,那么L2的计算方法如下:
L2 = L1 + 公网头长度 ( 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ETH_TYPE、OUTER_VLAN_TAG、INNER_VLAN_TAG、TE LABEL、VC LABEL )
L2 = L1 + 30
- 用户报文长度
- 公网链路类型
由于用户的数据报文长度是变化的,即使一个接入用户的数据流中,报文长度也是变长的。所以以太链路上不存在一个固定、精确的带宽膨胀比例,但可以根据网络的平均报文长度进行报文膨胀计算。
因此提供了VPWS业务膨胀比例参数可配置的功能。默认值采用典型参数计算:
1、用户报文长度
根据典型网络报文长度分布模型,使用平均值300字节作为用户报文默认长度。
2、公网链路类型
公网口为以太封装,携带两层TAG。
默认膨胀比例为:(30/300) = 10%
POS和以太链路的封装长度不同,以太网络上VLAN TAG层数不同等都会影响带宽膨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