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场景下L2TPv3的实现原理
L2TPv3 PW隧道
整端口接入L2TPv3隧道
如图5-4所示,PE1和PE2之间配置L2TPv3隧道,PE1上default封装的二层子接口绑定这个L2TPv3隧道。CE1和CE2之间的带Tag或者不带Tag的报文,都可以互通。
- 入端口处理:CE1的流量通过default封装的EVC(Ethernet Virtual Connection)二层子接口接入PE1
- 出端口处理:PE2的流量通过default封装的EVC二层子接口接入CE2
终结C-tag方式接入L2TPv3隧道
如图5-5所示,PE1和PE2之间配置L2TPv3隧道,子接口绑定这个L2TPv3隧道。CE1和CE2之间的带一层Tag的报文可以互通。
入端口处理:CE1的流量通过子接口接入PE1,子接口配置VLAN封装规则:匹配一层Tag,剥离一层Tag。
出端口处理:PE2的流量通过子接口接入CE2,子接口配置VLAN封装规则:封装一层Tag。
- 终结S-Tag方式接入L2TPv3隧道
如图5-6所示,PE1和PE2之间配置L2TPv3隧道,子接口绑定这个L2TPv3隧道。CE1和CE2之间的带一层Tag或者两层Tag的报文可以互通。
入端口处理:CE1的流量通过子接口接入PE1,子接口配置VLAN封装规则:匹配一层Tag,剥离一层Tag。
出端口处理:PE2的流量通过子接口接入CE2,子接口配置VLAN封装规则:匹配一层Tag,封装一层Tag。
终结S-tag+C-tag方式接入L2TPv3隧道
如图5-7所示,PE1和PE2之间配置L2TPv3隧道,子接口绑定这个L2TPv3隧道。CE1和CE2之间的带两层Tag的报文可以互通。
入端口处理:CE1的流量通过子接口接入PE1,子接口配置VLAN封装规则:匹配两层Tag,剥离两层Tag。
出端口处理:PE2的流量通过子接口接入CE2,子接口配置VLAN封装规则:封装两层Tag。
本地交换方式
如图5-8所示,CE1和CE2发送的报文经过PE1设备转发可以互通。业务报文可以是任意封装方式,PE1对业务不做处理。
- 入端口处理:CE1的流量通过EVC子接口接入PE1,子接口根据流经的报文配置对应的封装方式。
- 出端口处理:PE1的流量通过EVC子接口接入CE2,子接口根据流经的报文配置对应的封装方式。
L2TPV3隧道方式流量注入
如图5-9,PE1和PE2-A之间部署L2TPv3隧道,CE1和CE2之间的流量通过这个隧道承载。PE1和PE2-B之间另外配置一个L2TPv3隧道,用于流量注入。用户从PE2-B注入流量,发送到PE1,PE1收到后,剥掉L2TPv3封装,进入PE1和PE2-A之间的L2TPv3隧道到CE2,用于测试流量转发是否正常。
IPv4/IPv6 Normal方式流量注入
如图5-10,CE1流量到PE1后走IPv4/IPv6转发(二层终结入三层);用户从PE2-B注入的流量,通过PE1和PE2-B之间配置的L2TPv3隧道,发送到PE1,PE1收到后,剥掉L2TPv3封装,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判断是否是A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