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LS跨域方式
定义
VPLS的跨域方式是指跨越多个AS(自治域)的VPLS应用方式。实现方式有Option A、Option B和Option C。
研究VPLS跨域时,不需要考虑VSI实例的学习转发功能,只需要考虑PE和PE之间PW的建立,此时就和L2VPN的跨域理念和实现方法一样。
目的
实现位于多个不同的AS的VPLS用户进行互通。
OptionA实现方式概述
OptionA实现方式如图10-16所示,具体实现描述如下:
在骨干网上运行IGP协议,使同一个AS域内的各路由设备能互通。
在骨干网上使能MPLS,在PE与ASBR之间建立动态LSP隧道。
同一AS的PE和ASBR之间建立IBGP,并配置VPN LSP。
在同一个AS域内的PE与ASBR上分别配置VSI实例,并与AC接口绑定。对于ASBR,将对端ASBR看作自己的CE配置即可。
OptionB实现方式概述
在BGP VPLS的标准中明确规定了OptionB的含义,即当L2VPN-AD路由在域间传递时,为每个标签块分配新的标签块,并同时建立与原标签块的映射关系。
OptionB实现方式如图10-17所示,具体实现描述如下:
在跨域的ASBR之间建立EBGP,使能L2VPN-AD地址族,并触发建立localifnet隧道。
在同一AS域内的PE和ASBR之间建立IBGP,并配置VPN LSP。
在两端PE上配置普通Kompella VPLS,在同一个AS域内的PE与ASBR上分别配置VSI实例,并与AC接口绑定。
OptionC实现方式概述
OptionC实现方式如图10-18所示,具体实现描述如下:
在骨干网上运行IGP协议,使同一个AS域内的各路由设备能互通。
在骨干网上使能MPLS,在PE与ASBR之间建立动态LSP隧道。
同一AS的PE和ASBR之间建立IBGP,在各ASBR之间配置EBGP。
在ASBR上需配置路由策略,使能标签路由功能。
在PE1和PE2之间建立MP-EBGP对等体。
在两端PE上分别配置VSI实例,并与AC接口绑定。
VPLS跨域方式的应用场景
OptionA优点是配置简单,ASBR之间不需要运行MPLS,也不需要为跨域进行特殊配置。缺点是可扩展性差,对PE设备的要求高。在需要跨域的VPN数量比较少,业务开展早期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 OptionB方式的优点是ASBR之间通过路由交换信息,而不是使用专门的链路进行信息交换。缺点是OptionB方式跨域,需要在ASBR设备上建立标签交换映射关系,标签浪费比较多;且ASBR设备需要与所有的PE建立标签交换路径,这导致ASBR上的标签资源紧张,容易成为瓶颈点。
OptionC优点是OptionC中ASBR设备只负责报文的转发,使得中间域的设备可以不支持MPLS VPN业务,只需支持MPLS转发,ASBR设备不再成为性能瓶颈。缺点是维护一条端到端的LSP连接,管理代价较大。跨域VPN-OptionC更适合在VPN数量大,跨越多个AS,业务大量开展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