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览
相关概念
概念 |
说明 |
---|---|
MPLS TE隧道 |
在MPLS TE中,经常会把多条LSP联合起来使用,并将这些LSP与一个虚拟隧道接口关联起来,这样的一组LSP隧道称为MPLS
TE隧道。通常采用以下两个概念来唯一标识一条MPLS TE隧道:
|
CR-LSP |
MPLS TE隧道所使用的LSP称为基于一定约束条件建立的LSP(Constraint-based Routed Label Switched Path),通常简称为CR-LSP。 与普通LSP(比如LDP LSP)不同,CR-LSP的建立不仅依赖路由信息,还需要满足其他一些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包括带宽约束和路径约束两个方面。 |
MPLS TE隧道的建立与使用
MPLS TE隧道是通过一系列协议组件相互配合建立完成的,其中按照建立的顺序可以分为表4-3中的四大组件:
序号 |
组件名称 |
组件描述 |
---|---|---|
1 |
除了网络的拓扑信息外,流量工程还需要知道网络的负载信息。为此,MPLS TE引入信息发布组件,即通过对现有的IGP进行扩展,来发布TE信息,包括最大链路带宽、最大可预留带宽、当前预留带宽、链路颜色等。 每个节点收集本区域所有节点每条链路的TE相关信息,生成流量工程数据库TEDB。 |
|
2 |
路径计算组件是通过CSPF(Constraint 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利用TEDB中的数据来计算满足指定约束的路径的。CSPF算法由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演变而来,它首先在当前拓扑结构中删除不满足隧道约束条件的节点和链路,然后再通过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来计算。 |
|
3 |
路径建立组件用于建立隧道的CR-LSP,其中包括以下两类:
|
|
4 |
报文转发组件用于将流量引入到MPLS TE隧道,并进行MPLS转发。前面三个组件已经能够建立完成一条MPLS TE隧道。但是,对于一条已建立完成的MPLS TE隧道而言,并不能自动引入流量,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将流量引入到隧道中进行转发。 |
对于一个要实施MPLS TE的网络管理员来说,只需按照网络中的链路资源情况配置各个链路的链路属性,并根据业务需要和网络规划来配置隧道的属性,之后MPLS TE会自动根据网络管理员的配置建立相应的隧道。隧道建立后,配置流量引入到隧道中进行转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