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维护域MD(Maintenance Domain)
维护域MD指明了连通错误检测所覆盖的网络,其边界是由配置在端口上的一系列维护端点所定义的。维护域以“维护域名”来标识。
为了准确定位故障点,在维护域中引入了级别(层次)的概念。维护域共分为八级,用整数0~7来表示,数字越大级别越高,维护域的范围也就越大。不同维护域之间可以相邻或嵌套,但不能交叉,且嵌套时只能由高级别维护域向低级别维护域嵌套,即低级别维护域必须包含在高级别维护域内部。
维护域MD的分级使得故障定位更加便利和准确。如图6-8所示,维护域MD2嵌套在维护域MD1中。如果维护域MD1检测到故障后,则可以判断PE2到PE6之间设备或者链路出现了故障。如果维护域MD2没有检测到故障,则可以表明PE2、PE3和PE4设备是正常的。从而将故障锁定在PE5、PE6、PE7设备或者之间的链路。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某个维护域MD内还包含另一个范围较小的维护域MD,在对大的维护域MD进行连通性检测时,802.1ag协议报文需要穿越小的维护域MD,则可将大维护域MD的级别配置得比小维护域MD高,以实现802.1ag协议报文穿越。例如在图6-8所示网络中,MD2包含在MD1中,MD1的802.1ag协议报文需要穿越MD2。因此,将MD1的级别配置为6,MD2的级别配置为3,这样MD1内的802.1ag协议报文就可以穿越MD2实现整个MD1的连通性故障管理,而MD2的802.1ag协议报文不会扩散到MD1中。因此,通过对MD的合理规划可以对故障有效的分层和定责。
802.1ag协议报文的交互以及CFM的基本功能都是基于维护域的,因此合理的维护域规划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迅速定位故障点。
默认MD(Maintenance Domain)
standard2007标准版本规定,每台设备上可配置一个默认MD。
如图6-9所示,如果在低级别MD中的设备上配置与高优先级MD相同级别的默认MD,则设备基于默认MD按规则自动生成相应级别的MIP节点回复LBR或LTR报文给高优先级MD中的设备,这样高级别MD就能感知低级别MD中拓扑结构的变化,也实现了整个MD1的连通性故障管理。
默认MD的级别必须高于本设备配置MEP节点所有MD的级别,和高优先级MD的级别相等,用于高级别CCM报文穿越,创建MIP节点回复LTR报文。
IEEE802.1ag标准版本规定,每台设备上可配置一个默认MD,一个默认MD可以关联多个VLAN。VLAN内的端口将基于默认MD按规则自动创建MIP节点。
维护联盟MA(Maintenance Association)
在维护域内根据需要可以配置多个维护联盟(Maintenance Association,MA),每个维护联盟是维护域内一些维护点的集合。维护联盟以“维护域名+维护联盟名”来标识。
维护联盟服务于某个特定的业务(如VLAN),维护联盟中的维护点所发送的报文都带有该业务的标签,同时维护联盟中的维护点可以接收由本维护联盟中其它维护点发来的报文。
维护端点MEP
维护端点确定了维护域MD的范围和边界,是维护联盟MA的边缘节点。维护端点所属的维护联盟和维护域确定了该维护端点所发出报文的业务和级别。维护端点的级别决定了其所能处理的报文的级别,维护端点所发出报文的级别就是该维护端点的级别。当维护端点收到高于自己级别的报文时,不会进行处理,而是将其按原有路径转发;而当维护端点收到小于或者等于自己级别的报文时,才会进行处理。
维护端点位于设备的接口上,手工创建。维护端点的级别等于它所在的维护域的级别。
对于运行以太网CFM的网络中的任意一台设备,该设备上的MEP称为本地MEP,同一MA内其它设备上的MEP对本设备而言称为远端维护联盟边缘节点RMEP(Remote Maintenance Association End Point)。
inward型MEP不向它所在端口发送报文,而是向设备的其它端口发送报文。
outward型MEP向它所在端口发送报文。
维护中间点MIP(Maintenance association Intermediate Point)
维护中间点位于维护域内部,通过MEP之间部署多个MIP可以提高对网络的可管理性。MIP越多,对网络的可控性、可管理性就越强。对于能够给运营商带来更多利润的大客户关心的重要业务,运营商部署MIPs的数量要远多于运行普通业务的链路上。
MIP创建方式
MIP位于设备的接口上,可以根据规则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动创建。其区别如表6-7所示。
创建方式 |
说明 |
---|---|
手动创建 |
MIP的手动创建仅在IEEE 802.1ag的标准版本中支持。手动创建时需要指定MIP的级别。当某个设备上同时存在根据规则自动创建的MIP和手动创建的MIP时,以手动创建的MIP为准。手动创建配置简单,但配置过多时,难以管理,正确性无法保证。 |
自动创建 |
自动创建时配置MIP生成规则后,设备会自动生成MIP。配置规则复杂,但可以保证配置的正确性。创建规则和方式请参见MIP自动创建原理介绍。 |
MIP自动创建原理
MIP的自动创建是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计算生成的。规则是可以配置的,分为explicit、default和none,计算原则如表6-8所示。
版本 |
接口上是否存在手动MIP |
创建规则 |
低级别MD上是否配置了MEP |
是否创建MIP |
---|---|---|---|---|
standard2007标准版本 |
是 |
– | – | 否 |
否 |
default型 |
否 |
是 |
|
explicit型 |
是 |
是 |
||
none型 |
- | – |
获取MD关联的业务实例;
查找业务实例下所有接口并判断是否配置了MEP;
查看所有MEP的级别并找出最高级别的MEP,排除最高级别MEP;
MIP是在每个业务实例(如VLAN)内单独计算的。在一个业务实例内,不同级别的MD会配有MA,这些MA的VLAN属性相同,但所处的级别不同。
端口的每个级别的MD都可以关联多个创建规则,以优先级高的为准(explicit优先级高于default);
MIP的级别不可以小于或者等于端口上的任何MEP;
对于explicit规则,必须有MEP存在才可以创建MIP;
一个端口上只可以生成1个MIP,如果在端口上有多个级别的MIP满足以上条件,生成级别最低的那一个;
MIP的这种规则是精心设计的,低级别的MD中MEP投影在高级别MD上,生成了高级别MD中的MIP,可以分层故障检测与定位。
如图6-11所示如果7级别MD中出现故障,可以通过CCM检测出来,然后采用环回功能(Loopback)或链路跟踪功能(Linktrace),发现故障在两个MIP之间,证明故障可能在5级别的MD中;接着到5级别的MD中再去定位故障,按照上述方法继续下去,最终定位到故障的最小区间。
下面以标准版本下defaut规则的MIP建立过程为例,介绍MIP创建的过程。
如图6-12所示,MD1~MD5包含在MD7中,MD2~MD5包含在MD1中。MD7的级别高于MD1~MD5的级别,MD1的级别高于MD2~MD5的级别。MD1中的设备DeviceA上创建了多个MEP,各个MEP属于不同级别的MD。
如果设备DeviceA已经基于MD1配置了MIP节点的创建规则为default,MIP节点创建过程如下:
比较各个MEP,找出最高级别的MEP,最高级别的MEP为5(MEP的级别由自身所属的MD决定)。
选择高于5级MEP的最小MD,MD的级别为6。
创建级别为6的MIP节点。
如果级别6或者大于级别6的MD都不存在,则MIP节点将无法创建。
如果DeviceA上已经存在级别为1的MIP节点,则MIP节点按规则也无法创建。
MP的分层维护
维护端点MEP(Maintenance association End Point)和维护中间点MIP(Maintenance association Intermediate Point)统称为维护点MP。维护点MP配置在端口上,属于某个维护联盟,如图6-13所示。
电信级以太网需要为不同的组织机构提供不同的管理维护范围和内容。通常有3种组织会涉及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用户(如专网用户)、业务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用户向业务提供商购买以太网业务,业务提供商可使用自己的网络或通过其他运营商网络来提供端到端的以太网业务,运营商提供业务传送。
以图6-14为例,图中标识了维护实体端点MEP和维护实体中间点MIP的位置。并为用户、提供商和运营商3个维护等级设置了不同的维护域。
Operator1、Operator2、Service provider和Customer维护域的级别分别为2、3、5和6。维护域级别越高,控制范围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