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误码倒换特性的配合关系
特性名称 |
主要功能 |
依赖的误码故障检测功能 |
与其他误码倒换特性的配合 |
部署约束和建议 |
---|---|---|---|---|
误码故障检测 |
设备在入接口方向利用CRC校验算法检测误码,可以使能的误码检测类型有Trigger-lsp、Trigger-section、Link-quality。 设备利用BFD消息或MPLS-TP OAM来传递误码状态,将误码故障产生及恢复及时通知对端。 |
- |
该特性是其他误码倒换特性的基础。 |
建议将误码告警恢复阈值设置的比误码告警阈值低一个数量级,这样可以预留缓冲空间,防止因线路抖动而频繁触发误码保护倒换和回切。 |
段层误码倒换 |
误码故障使接口的链路协议状态变化(误码Down或Up),触发关联该接口的上层业务进行保护倒换或回切。 |
设备接口需使能Trigger-section类型的误码检测功能。 依赖BFD消息传递误码状态。 |
|
|
误码联动IGP路由 |
误码故障使接口调整链路质量等级(LOW或GOOD),并触发IGP协议(OSPF、IS-IS)调整该链路的cost值,引导IGP路由避开误码故障链路。 |
设备接口需使能Link-quality类型的误码检测功能。 依赖BFD消息传递误码状态。 |
|
|
Trunk接口误码倒换 |
Trunk成员接口的误码状态触发Trunk接口将该成员接口从转发平面中剔除或重新加入转发平面。当Trunk成员接口全部出现误码故障,或未出现误码故障的成员接口数量低于Trunk接口Up链路下限阈值时,误码倒换有以下两种方式:
|
当部署Trunk接口段层误码倒换特性时,Trunk成员接口需使能Trigger-section或Trigger-lsp类型的误码检测功能。 当部署Trunk接口误码联动IGP路由特性时,Trunk成员接口需使能Link-quality类型的误码检测功能。 依赖BFD消息传递误码状态。 |
|
|
RSVP-TE隧道误码倒换 |
主备CR-LSP的入节点根据沿途链路的误码率确定LSP的误码状态,然后业务流量根据主备CR-LSP的误码状态进行保护倒换或回切。 |
设备接口需使能Trigger-lsp类型的误码检测功能。 依赖BFD消息传递误码状态。 |
|
部署时建议正反两个方向的RSVP-TE隧道都部署误码倒换特性,并设置为双向关联LSP,实现双端倒换。 |
PW误码倒换 |
误码故障触发业务流量在主备PW之间切换。 |
设备接口需使能Trigger-lsp类型的误码检测功能。 依赖BFD消息传递误码状态。 |
通常与RSVP-TE隧道误码倒换同时部署。 |
如果承载PW的公网隧道是部署了误码倒换的RSVP-TE隧道,则误码故障优先触发RSVP-TE隧道的保护倒换。只有当RSVP-TE隧道误码倒换没有消除误码影响时,才会触发PW误码倒换。 |
L3VPN误码倒换 |
误码故障触发VPN路由重新收敛,引导业务流量切换到没有误码的链路上。 |
设备接口需使能Trigger-lsp类型的误码检测功能。 依赖BFD消息传递误码状态。 |
通常与RSVP-TE隧道误码倒换同时部署。 |
如果承载L3VPN的公网隧道是部署了误码倒换的RSVP-TE隧道,则误码故障优先触发RSVP-TE隧道的保护倒换。只有当RSVP-TE隧道误码倒换没有消除误码影响时,才会触发L3VPN误码倒换。 |
静态CR-LSP/PW/E-PW APS误码倒换 |
在采用静态CR-LSP/PW/E-PW承载用户业务并部署MPLS-TP OAM保障可靠性的场景中,当节点检测到误码故障时,通过MPLS-TP OAM将误码状态传递到宿端节点,最终通过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完成保护倒换。 |
设备接口需使能MAC层信号劣化告警检测(Trigger-lsp类型)。 依赖MPLS-TP OAM传递误码状态。 |
单独部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