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配置基础业务数据
通过SmartKit工具可以批量配置服务器的BMC、BIOS、RAID,及安装操作系统。
根据服务器的RAID卡是否支持用SmartKit配置及操作系统是否支持用SmartKit安装,可分为4种场景,各场景如何进行RAID配置和操作系统安装请参见表5-1。RAID卡型号查看方法请参见获取RAID卡基本信息。本章节具体介绍场景1:通过一键开局快速批量完成对服务器的RAID配置和OS部署的操作方法。
支持通过SmartKit配置的RAID卡型号请参见《FusionServer Tools x.x SmartKit 用户指南(工程师版)》的“使用SmartKit > 一键开局 > 兼容性列表”章节。支持通过SmartKit部署的操作系统请参见《FusionServer Tools x.x SmartKit 用户指南(工程师版)》的“使用SmartKit > 部署OS > 兼容性列表”章节。
场景 |
RAID卡型号是否支持用SmartKit配置 |
操作系统是否支持用SmartKit安装 |
如何配置RAID |
如何配置安装操作系统 |
---|---|---|---|---|
1 |
是 |
是 |
请参见本章节一键开局操作。 |
|
2 |
是 |
否 |
请参见《FusionServer Tools x.x SmartKit 用户指南(工程师版)》的“使用SmartKit > 硬件配置 > 配置RAID”章节。 |
登录服务器文档获取页面参见各操作系统安装指南。 |
3 |
否 |
是 |
请参见对应服务器用户指南的“初始配置”章节。 |
登录服务器文档获取页面参见各操作系统安装指南。 |
4 |
否 |
否 |
对于不同服务器,请根据需要安装的RAID卡型号和操作系统,按上述内容自行查询获取SmartKit的支持情况,参见不同场景进行操作。
- 建议先配置一台服务器,待没有问题后,再进行批量配置,批量操作的服务器数量建议不超过200台。
操作过程中,请勿对服务器进行系统上下电及重启等操作。
配置RAID会丢失硬盘原有的数据,请在执行配置前备份硬盘里的数据。
RAID卡必须支持带外管理才能进行RAID配置。
- 批量配置选择的RAID卡型号必须相同。
- 用模板批量配置时,要求设备型号、iBMC、BIOS、SP版本一致。本章节以所有服务器的设备型号、iBMC、BIOS、SP版本都一致为例,否则请执行多个一键开局任务。
前提条件
- 已获取配置的服务器的BMC管理网口IP地址。
- 已获取服务器BMC用户名和密码。
- PC机和待操作的服务器BMC网络相通,保证IPMI、SNMP、SSH通信端口连通,保证能ping通服务器BMC的IP地址。
- 提前规划好服务器的业务网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批量导入BMC设备
- 在SmartKit主界面,选择“设备列表”页签。
-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服务器”。
- 在“iBMC”页签下,单击
,将设备列表模板文件“ServerDeviceList_Template”下载到本地。
- 请参见表5-2填写模板 ,样例如图5-1所示。
表5-2 配置项说明
配置项
配置方法
起始IP
BMC管理网口IP地址。
单台设备时,和“Start IP”相同,如:起始IP:192.168.2.2,结束IP:192.168.2.2。
- 多台设备的IP地址连续且用户名、密码一致时,分别填写地址段的起始IP和结束IP。
- 多台非连续IP地址或用户名、密码不一致时,按照单台设备处理。
结束IP
用户名
iBMC管理员用户名,缺省值为Administrator。
密码
iBMC管理员密码,请参见《Atlas硬件产品 用户清单》。
SNMP端口
以设备实际启用的端口号为准,若未修改请保持缺省值。
IPMI端口
SSH/SFTP端口
VMM端口
HTTPS端口
其他配置项
无需填写。
- 编辑完成后,单击
,选择编辑完成的模板文件,单击“确定”,导入模板。
一键开局
操作前请确认已完成批量导入BMC设备。
- 在SmartKit工具首页选择“服务器 > 开局交付 > 一键开局”。
系统进入“一键开局”向导界面。
- 单击“选择设备”,在设备列表中选择需要配置的服务器。
- 单击“确定”,返回向导界面。
- 单击“一键开局”。
系统进入“一键开局”界面。
- 单击“下载导入模板”,将服务器部署模板文件“ServerDeploy_template_xx”下载到本地。打开excel,若弹出“受保护的视图”,则单击该提示信息,单击“仍然编辑”。
模板填写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帮助信息:
- 将鼠标停在配置项单元格上,可悬浮显示配置项的取值说明和配置方法。
- BMC_details、BIOS_details(x86)、BIOS_details(TaiShan)、RAID_details、OS_details页签分别提供了BMC、BIOS、RAID配置和OS部署的详细填写说明和样例。
- 选择“BMC”页签,删除样例的内容。
- ARM架构选择“BIOS(TaiShan)”页签,X86架构选择“BIOS(x86)”页签,删除样例的内容。
- 选择“RAID”页签,在“逻辑盘”区域填写参数。
配置样例如图5-2所示。
- 请参见表5-3配置逻辑盘。
每个逻辑盘填写一行数据。
增加一个逻辑盘,直接拷贝一行数据并且修改相应的参数即可。
表5-3 逻辑盘参数说明配置项
配置方法
操作
- 取值为0,不会清空当前已有的逻辑盘。
- 取值为1和2时,会清空当前已有的逻辑盘。
RAID级别
根据需要创建级别填写。
取值范围:0,1,5,6,10,50,60。
每个Span的成员盘数
逻辑盘子组个数 。
- RAID级别为0,1,5,6时,无需填写。
- RAID级别为10时,填写为2。
- RAID级别为50,60时,填写为3。
物理盘ID
成员盘列表。
填写实际硬盘槽位号,如图5-2中物理盘ID配置样例表示0号,1号,2号和3号槽位的硬盘组成RAID 0。
取值范围:0;1;2;…63。
条带大小
填写为规划的每个逻辑盘上的数据条带的大小。
“操作”取值为0、1时,此项必填。
取值范围:64,128,256,512,1024。
读策略
逻辑盘默认的读策略。
“操作”取值为0、1时,此项必填。
取值范围:ReadAhead,NoReadAhead。
写策略
逻辑盘默认的写策略。
“操作”取值为0、1时,此项必填。
取值范围:WriteThrough,WriteBackWithBBU,WriteBack。
IO策略
逻辑盘默认的Cache策略。
“操作”取值为0、1时,此项必填。
取值范围:CachedIO,DirectIO。
物理盘缓存策略
成员盘的缓存策略。
“操作”取值为0、1时,此项必填。
取值范围:Unchanged,Enabled,Disabled。
访问策略
逻辑盘的访问策略。
“操作”取值为0、1时,此项必填。
取值范围:ReadWrite,ReadOnly,Blocked。
初始化类型
逻辑盘初始化模式。
“操作”取值为0、1时,此项必填。
取值范围:UnInit,QuickInit,FullInit。
其他配置项
无需填写。
- 请参见表5-3配置逻辑盘。
- 选择“OS”页签,填写参数。
- 请参见表5-4配置OS通用参数。
表5-4 OS通用参数说明
配置项
配置方法
系统类型
操作系统类型。
例如:CentOS7U6,表示CentOS7.6。
系统版本
操作系统版本。
例如:
- CentOS_aarch Linux 7. Update 6 aarch64,表示ARM架构的CentOS7.6。
- CentOS Linux 7. Update 6 x86-64,表示X86架构的CentOS7.6。
语言
Simplified Chinese
键盘类型
U.S. English
时区
Asia/Shanghai
BIOS启动模式
UEFI
镜像文件路径
操作系统镜像文件在本地PC的路径,例如:D:\ISO\xxxxxxxxxx.iso。
软件RAID
创建软件RAID,可选择true或false。
仅EulerOS系统在直通环境支持创建软件RAID。
部署方式
- SmartProvisioning方式通过服务器板载SmartProvisioning部署操作系统,适配以下OS:
- Ubuntu:Ubuntu Server 18.04.3 LTS Server Edition aarch64,Ubuntu Server 18.04.1 LTS Server Edition aarch64
- BCLinux:Big Cloud Linux 7.6 aarch64
- Kylin:Kylin Linux Advanced Server V10.x aarch64
- CentOS:CentOS Linux 8.x aarch64、CentOS Linux 7.7 aarch64、CentOS Linux 7.6 aarch64、
- EulerOS:EulerOS V2.0 SP8 aarch64
- openEulerOS:openEulerOS 20.03 aarch64
- MountImage通过挂载操作系统镜像部署系统,适配以下OS:
- Ubuntu:Ubuntu Server 20.04.1 LTS Server Edition aarch64,Ubuntu Server 18.04.x LTS Server Edition aarch64
- SUSE: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5.2 aarch64,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5.1 aarch64,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2.x aarch64
- Kylin:NeoKylin V7.x aarch64
- CentOS:CentOS Linux 8.x aarch64、CentOS Linux 7.x aarch64
- 请参见表5-5配置OS专有参数。
每台服务器填写一行数据。
增加一台服务器,直接拷贝一行数据并且修改相应的参数即可。
表5-5 OS专有参数说明配置项
配置方法
DeviceIP
配置的待安装操作系统服务器的BMC管理网口IP地址。
RootPwd
操作系统root用户初始密码。
HostName
若需指定,请填写由0-9、a-z、A-Z、-组成,不超过15个字符的名称。
Partition Information
Partition_Name
分区名称,根目录“/”和交换分区“swap”必须配置,配置多分区时,多个分区名称之间使用“|”分隔,例如:/|swap|/home。
Partition_FileSystem
文件系统格式,配置多分区文件系统格式时,多个分区名称之间使用“/”分隔,例如:ext3/swap/ext3。
Partition_Size
分区大小(单位为G),配置多分区时,多个分区大小之间使用“/”分隔,例如:100/30/200。
Device_Name
请填写服务器实际网口名称,多个网口使用“/”分隔,如eth0/eth1/eth2/eth3。
IPv4 Information
IPv4_AddressOrigin
业务IP地址获取方式,支持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参数值为“DHCP”或者“Static”。
“IPv4_AddressOrigin”设置为“Static”时,IPv4_Address、IPv4_SubnetMask、IPv4_Gateway为必填项。
IPv4_Address
填写提前规划好的业务IP地址。
IPv4_SubnetMask
填写提前规划好的子网掩码。
IPv4_Gateway
网关地址。
其他配置项
无需填写。
参数IPv4_AddressOrigin的个数需要和Device_Name的数量保持一致。
- 请参见表5-4配置OS通用参数。
- 配置完模板文件后,在“一键开局”界面单击“设置参数”,在“选择配置模式”选项框中勾选“导入模板”,如图5-5所示,单击“下一步”。
- 在“获取设备信息”界面选择一台设备,单击“获取”获取配置信息,如图5-6所示,等待信息获取完毕后,单击“下一步”。
- 单击“选择模板”,选择本地编辑好的模板文件,单击“确定”导入模板。
- 单击“完成”退出,单击“确定”。
- 单击“执行部署”,识别并确认勾选注意事项后,单击“确定”。
系统开始执行部署。
编辑并发数文本框可以设置在同一时刻能批量操作的服务器数量,并发数可设置为1~50,默认值为20。
- 配置完成后退出向导。
修改密码
建议用户修改服务器的初始iBMC用户密码、U-boot密码及BIOS密码。U-boot密码、BIOS密码不支持批量配置。
- 请参见《FusionServer Tools x.x SmartKit 用户指南(工程师版)》的“使用SmartKit > 硬件配置 > 配置iBMC”章节修改iBMC用户密码。
- 请参见对应服务器用户指南的“初始配置 > 修改初始密码”章节修改U-boot密码,请参见“初始配置 > 设置BIOS”修改BIOS密码。